每個人思維都是不同的,審配慷慨豪邁,不太在意三十萬百姓。還是覺得高舉屠刀,將所有胡虜斬盡殺絕一勞永逸。

但問題是涼州實在太缺人了,那麼大的土地,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總要有人耕種吧。

這個問題,民部有詳細情報。司馬芝說道:“除卻胡虜,在四郡中還有十四萬百姓。左馮翊有一萬兩千戶,五萬三千人。右扶風有九千戶,四萬一千人。安定郡有四千戶,兩萬一千人。北地郡有四千七百戶,兩萬五千人。”

偌大個安定郡,四千戶人家,兩萬人口。

這是一個郡啊,這些人口即便都堆砌到一個縣裡都顯少。主官只能稱為縣長,稱不上縣令。

張瑞的封地孟縣,一個縣就有兩萬戶人家。而渤海郡八個縣,每個縣都是人口過萬的大縣。

將安定、北地兩個郡的人口加在一起,還不如渤海的一個縣,不如張瑞封地的一半。

涼州必然需要充實人口,不然那麼大的面積,只靠區區四萬人勞師遠征,斷然守不住。

張瑞問道:“關於充實涼州戶籍,民部有何提議?”

司馬芝回道:“民部提議遷河南難民五萬戶,以充實北地、安定兩郡。”

北地、安定都是六郡良家子所在郡國,就氣候而言並不算苦寒,百姓遷過去不會受苦。

遷百姓充實涼州,大漢王朝以及後世歷朝歷代都做過無數次了。政策上是可行的。

張瑞關心的是河南難民,還有五萬戶嗎?

“孤前番去過弘農太華山下,據孤所見,太華山下已安置近二十萬難民。自函谷關而逃亡關內之難民,還有五萬戶?”

司馬芝答道:“長安城中還有數萬力士在修建城池。民部建議,擊潰叛軍後,以俘虜置換百姓。令胡虜修建城池,令百姓前往涼州安置,再每月收攏函谷關難民數百上千戶,兩年內實現安置五萬戶百姓於涼州。”

“可,民部此提議頗為穩重,孤心甚慰。”

關於安置百姓,兵部中郎王凌開口,說道:“適才提及胡虜老幼安置之事。某亦有一事請報於君侯知曉。”

“何事?”

“據兵部軍籍統計,軍中遺孤已有四百餘人。其父祖皆死於王事,母親亡故,因而幼無可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