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叫門一類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雙方三書六禮,絲毫未差,是明媒正娶,堂皇正式,沒有一絲苟且。

這套流程走完,新娘家人會以此婚姻為榮,樂於向周圍鄰里展示,不可能有任何刁難,否則不是顯得這樁婚姻不美滿幸福?

因而趙雲已經早早立在了府門前,很隆重的迎接張瑞進門。

張瑞進入前堂,趙豐及趙氏已經端坐在了案席後方,等候張瑞送上贄禮。

銅雁送上,兩人皆露出喜慶的笑容。

然後一對女郎提著紅燈先一步從後庭進入堂內,在侍女後方,一身華服的新娘趙虞款款走到等候在前堂的張瑞身旁。

當下婚禮都只有紅黑兩色。紅男綠女,身穿翠綠新娘服飾的風俗要等到唐朝才形成。趙虞是新娘,但服飾依舊以玄黑色為主,只是華服邊緣上絳紅色的區域要比新郎多上一些。

可惜趙虞手持黑色羽扇遮住了俏臉,只露出了一雙美眸,徜徉著一泓秋水。

張瑞安慰自己,這卻扇禮至少比紅蓋頭要強,還能見到新娘的眉眼。後世紅蓋頭一遮,不到洞房之時,完全不知道新娘究竟什麼模樣。

至少現在雙方還能眼神交流。

比如張瑞眉頭一抬,雙眼睜大,很清晰的向趙虞表達了,“接下來做什麼?”

趙虞則回:“你在幹嘛?”

很顯然,眼神交流失敗!

接下來其實是拜新娘家宗廟,在趙雲的引領下,新婿張瑞給趙氏列祖列宗上香祭酒。

《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

這也是女子少數可以進宗廟的時間。

婚姻大事,從來不是男女簡單的情愛之誼,更是兩個家族的交好與結合。必然需要得到列祖列宗的祝福與認可。得不到宗族先人祝福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

然後趙豐趁勢又說了一些吉利的話語,列祖列宗們沒有反對,這親迎便算成功了。

張瑞一個後世人,覺得這種流程可真是糊弄鬼。列祖列宗能怎麼反對?總不能靈牌倒塌,香爐裂開吧?那新郎,得做多少孽事?董卓那種惡貫滿盈之輩,也不至於遇到這種事吧。

但在時下,人們講究事死如師生,這道流程無論如何都不能省去,新婿迎親,還是需要讓列祖列宗見一見。

在趙府得流程也就到此為止,張瑞終於迎到了新娘,開始返程。

張瑞老丈人蔡邕曾經在婚禮上開心的寫下了《協和婚賦》“嘉賓僚黨,祁祁雲聚,車服照路,驂馬非如舞,既臻門屏,結軌下車,阿傅御豎,燕行蹉跎”。

這是迎親歸來時的喜慶場面,新郎新娘結軌下車。

所謂的結軌,是一根紅綢,右邊牽著張瑞,左邊牽著趙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