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積蓄實力,以拖待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歷史上這個時間,孫堅與董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因為張瑞的緣故,董卓沒有了孫堅東方的壓力,所以大軍堆砌於西方函谷關。
為了防備董卓再次偷襲,沮授作為客軍,一直在相助守衛潼關。
也正是因為沮授的相助,兵部才能從潼關抽調兩千鐵騎參與北疆戰事。
可是為了河南的難民,函谷關的戰事確實已經停止,關中陸續接受河南難民五十餘萬,至少還要在秋收前接受三十餘萬難民,河南百姓才能收穫今年糧食。
這種情形下,韓馥要調回沮授,張瑞找不到任何藉口反對。
可一旦放任沮授返回冀州,這位頂級謀士便會落入袁紹手中。
那不僅右將軍府會錯失一位頂級人才,也會直接壯大敵人實力。
張瑞無論如何也不願發生這種事情,所以當即立斷,選擇了以拖待變。
只要能拖到四月份,韓馥在沮授返回之前便將冀州禪讓給袁紹,沮授投效右將軍府便沒有了任何障礙。
時下人看重忠義,故主猶在,絕不肯變節。如呂布一般名聲,張遼也是一路追隨到底,直到呂布被殺,才投降曹操。
沮授在歷史上被曹操俘虜都不肯投降,堅持返回河北,效力袁紹。
如今韓馥猶在,張瑞拉攏過數次,其也未曾變節。
在選擇以拖待變後,張瑞將具體事宜交付給了賈詡。要與沮授這種頂級謀士對弈,還是需要賈詡這種同樣水準的謀士操盤。
賈詡臨危受命之後,立即派遣監察御史與錦衣衛五百里加急,當夜前往潼關與華陰,傳遞緊急政令。
中樞聽聞風聲,潼關前線存在糧草貪腐情況。
監察御史本就有聞風奏事的權力,只是這份權力平時被張瑞嚴格收束。不希望言官搞得朝堂烏煙瘴氣,官員心浮於事,沒有精力認真處理政務。
監察御史鄭重其事的抵達潼關前線,所有官員都嚴正以待,不敢有任何大意。
所以各大府庫以及糧倉、賬簿全被封存,管糧官吏全被召集問詢。
這樣一來,徹底斷絕了所有兵馬排程的可能性。
任何情況下,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潼關守軍早在北疆戰事開始之時便收到軍令,只守不攻,死守潼關,影響還不大。
但因為監察御史的到來,沮授的規劃卻徹底被打亂。
因為沮授要返回冀州,並不是孤身返回即可,還要帶走三千冀州鐵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