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積蓄實力,以拖待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展示完神臂弓,科學院牽來了一匹全副武裝的戰馬,戰馬身上披覆有全套甲光明亮的馬鎧。
曹操感慨“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羨慕的便是這種軍國重器。
裴琚向張瑞介紹道:“此乃科學院依漢室馬鎧改進而成,依舊採用流水線生產。鐵官批次冶煉甲片,工匠以繩編連。“
“全套馬鎧包括面簾、雞頸、當胸、馬身甲、搭後、寄生六部分。”
“其中面簾保護馬臉,雞頸保護馬頸,當胸保護前胸,馬身甲保護軀幹,搭後保護馬臀,寄生豎在馬尾。使戰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暴露以外,全身都有鎧甲的保護。”
張瑞圍著戰馬轉了一圈,可以看到戰馬被庇護的的確十分嚴實。刀劍正面劈砍也不一定能砍破,遠端弓箭更不可能射穿重甲。
強大的防護力背後,則是機動力降低的巨大代價。身披這種沉重鐵甲,戰馬不可能長途奔襲。
這種玄甲騎兵,真正的用途是在戰場上一擊決勝負。像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一樣,趁敵軍疲敝之時,三千玄甲騎兵發動突襲,一戰擊潰敵軍十萬,生擒敵軍主將。
這種精兵,三千就能影響十萬人規模的主力決戰,整個漢末也沒爆發幾次十萬人規模的決戰。
所以張瑞打算只組建三千人的甲騎具裝部隊。在與關東諸侯對戰時隨步兵主力行動,參與野外決戰。
以右將軍府的戰馬充裕程度,即便六千匹戰馬全程陪伴步兵行動,依舊能組建上萬精銳鐵騎負責戰略機動,斷敵糧道。
甲騎具裝的情況,張瑞有所瞭解,進而問道:“馬鎧產量如何?”
裴琚答道:“甲片只需要批次製作即可。有模具一名鐵官徒每日可產甲片數百枚。慢在工匠以繩編制,二十名工匠,一日產馬鎧僅有五套。”
這凡事只要涉及手工製作,就會比較緩慢。二十名工匠編制馬鎧,日產五套,還是每人都只負責一種甲具編制。這效率也就是說一人想編制一套馬鎧,至少要四天以上。
每日五套,一年一千八百套,兩年才能組建一支三千玄甲騎兵,算算時間也還來得及。張瑞便未催促。
爭霸這種事,怎麼也要有個時間積累,慢慢沉澱。
孫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內部殺的豪門膽寒,不敢反叛。外部沒有強敵外患,這樣用了七年還未徹底平定江東。
張瑞穿越到漢末,到今年才第四年,能有今日局面已經很是不易。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去積累了,無論是府庫糧草,還是高順的訓練新軍,都只要坐等成果就好。
勞碌了這麼多年,張瑞終於可以體驗一回無為而治,從容積蓄實力。
可張瑞不催促別人,別人卻不肯放過張瑞。
張瑞在科學院觀光了半日,又看到許多專案改進,雖然並不是什麼跨越時代的重大專案,但的確能看到在大量資金、人力的推動下,各項技術都在緩慢提升。
這代表著當今右將軍府治下的生產力正在緩慢卻堅實的步步提升,遠遠超過了漢末的生產水平,這是張瑞爭霸天下最根本的底蘊。
但就在下午,張瑞準備返回長安時,卻收到了一封加急快信。
是來自的潼關的信件,潼關守將韓浩五百里加急,上報了張瑞一個關鍵情報。
今日清晨,騎都尉沮授,收到韓馥軍令,要求沮授返回鄴城,參與平定麴義之亂。
討董之戰,在名義上還沒結束。
盟主袁紹依舊駐兵在河北,董卓大軍也陳兵函谷關與潼關遙遙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