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醫學院、醫學館及張仲景(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瑞好奇,問道:“張仲景順利應允?”
印象中這種懸壺救世的醫者,是不願為幾鬥米折腰的,很少會為官府效力。
司馬徽笑道:“君侯怕是對隱者賢士有所誤解。張仲景並非愚鈍倔強之人。以其見識,瞭然清楚,一人之力能救治之百姓有限。而在學宮提升醫學水平,著書立作,傳授醫術,培養醫者,才能救治更多病患。”
“其不願為官,只因其志不在此,亦無治才而已。在學宮能使更多百姓受到救治,張仲景豈會婉拒?不然豈不是沽名釣譽之徒?”
沽名釣譽。
張瑞細細品味,似乎也有道理。
漢末重隱士之風,這導致很多人故意拒絕官府徵辟,以增加名望。
《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
就是這群沽名釣譽之徒,使太多真正賢者被人誤解。
這種事,連諸葛孔明都不能免俗。
三顧茅廬這種事,有著深刻的漢末風俗背景。
不論願不願意出仕,都要先婉拒上幾回再說。
還好右將軍府如今推行科舉制,要當官自己過來考,別跟個大爺似的在家等人去請。要真抱有這種想法,就在家待一輩子吧。
沽名釣譽的事情,張瑞不再去關注,轉而談回學宮之事,問道:“張仲景在醫學院情況如何?”
“按監丞陳凡所設典章,張仲景提交今年之規劃有三,其一收集病理、療法及醫書,其二著作醫學典籍,其三教書育人,傳授醫術。”
要說攀科技張瑞還算是一知半解,對醫學真的就是一無所知了,連醫書具體什麼模樣都沒見過。盲猜一下,應該也是各種病例,配以人體器官、穴道圖片,分析疾病產生的原因,該用什麼藥,如何治理,有何注意禁忌。
具體是不是,張瑞也不敢肯定,只得說道:“學術一事,忌諱閉門造車,學宮宜為其蒐集大量醫書,助其博採眾家之長,總結經驗,再現良方,創立新作。”
對於張仲景在醫術總結這方面,張瑞抱有極大信心。
畢竟《傷寒雜病論》的名聲,連張瑞這個醫藥圈外之人都有所耳聞。
中醫是一個以經驗、實踐為主的學科,神農嘗百草就是在大量科學試驗的基礎上總結分析。所以,只靠張仲景一人,對醫學的推動,會比較緩慢。
這不像是數學,一位數學天才,一個人就能推動整個數學界向前狂飆猛進。
張瑞吩咐道:“為醫學院多招募幾位博士,除著書立傳,教書育人外,亦開設一所下屬醫館。平時由學子坐診,實踐所學,積累經驗。遇疑難雜症,由醫學博士,醫學祭酒共同研究。”
與其讓張仲景四處奔波尋找病例,倒不如讓這些病人主動上門。
由學子進行篩選,普通病症直接處理,疑難罕見病例則遞交給張仲景,這樣張仲景既增加了書中病例也提高了效率。
一批批病例記載於書籍,一次次經驗傳授於學徒,曾經的疑難雜症就會成為學徒眼中熟知病例。
更多百姓將有機會延長壽命。
張瑞不求醫學院像後世醫學那麼精細,對學子要求也沒有後世醫生那麼高,十個病患能救治五個,也能為每個病人延壽數年,推動平均壽命增長一年半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