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長安學宮,薪火傳承(第2/2頁)
章節報錯
假使有這種人,在旁人看來,其也無益於文明進步,配不上稱為學者,最多是個愛幻想的狂徒。
司馬徽也是因此而接受了官府的邀請,出任長安學宮大祭酒,不參與任何官府管理,只負責推廣教化,弘揚學術,規正德行,闡述大義,傳承文明。
掛匾儀式後,張瑞在司馬徽與陳凡的帶領下參觀嶄新的長安學宮。
長安學宮就建在科學院西側數里處,兩處文化聖地相隔極近,風景也大體類似,都是山清水秀,濱臨渭水。
為了保衛這兩座文化聖地,張瑾特意從為數不多的長安守軍中抽調了一千人,就紮營在兩院中間的空地上。
看風景期間,司馬徽向張瑞解釋道:“長安學宮各學院設定還未完全,如今還只有數算學院、天文學院、地理學院、律法學院、醫學院、農學院、兵學院、工程學院、墨公學院(墨家與公輸家、格物)、文經學院、歷史學院、縱橫學院、藝術學院、還有教習學院,共十四個學院,四十三位博士。”
這個學院設定還是蠻出乎張瑞意料的,僅文經、歷史兩院就令張瑞大感意外,自古經史不分家,是古代讀書人必須通讀的書籍。諸如有名的五經博士,春秋博士,詩經博士,都是歸於經史一類。
但將這麼多系別,這麼多博士,統合成兩個學院,可見司馬徽的確有魄力,徹底貫徹打破獨尊儒術的決議。
此前張瑞一直以為長安學宮中會設定四書學院,五經學院,詩經學院一類儒學特色產物。
隨後張瑞問道:“這個兵學院是作甚?難不成,還培訓軍隊將官?”
司馬徽笑著解釋道:“這倒並非如此。兵學院乃是兵家博士所創之學院。某以為,行軍打仗,並非粗莽之事,而深有學問。需兵家博士及學子,研究戰爭規律,總結軍事理論,提升軍事水平,從而使諸夏更精熟於戰爭,常勝不敗。”
“此外,亦傳承軍事文明,可使後世子孫有文明為鑑,不辜負前人鮮血與犧牲,薪火傳承,精益求精,文明更加輝煌昌盛。”
“僅司馬祭酒此寥寥數言,孤便確信,由君坐鎮長安學宮必將不負孤之殷望,使我諸夏文明薪火傳承,輝煌昌盛!”張瑞感慨道:“若能如此,孤此生無憾矣。”
司馬徽拱手,說道:“君侯謬讚,唯願能助力君侯,一同開萬世之太平。”
張瑞頷首,轉而問道:“長安學宮可建有藏書閣?洛陽有蘭臺藏書上百萬卷,孤早晚將取之盡存於長安,以供天下學者觀覽。”
當然了,如何認定天下學者這方面,就要看張瑞怎麼解釋了。
什麼?你說你博覽群書,學富五車,通曉古今?不好意思,在藏書閣書吏看來你就只是一個野人。連戶籍都沒有,你還好意思說自己學究天人?萬一這麼珍貴的學簡給了你,你轉頭就回山洞裡生火了,那可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損失。
此時一旁的民部官吏就會貼心的上前提供一份紙筆。來簽了這份戶籍,上面寫著你是天下有名的大學者。這樣,你拿著戶籍再向右跨出一步,走到書吏那裡,書吏不就知道你是學者了?
放心,長安百萬藏書,絕對向“天下學者”敞開展示!
科學沒有國界,但學者他有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