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軍謀策論,武考成績(第2/2頁)
章節報錯
前方軍神攻城拔寨,後方領土烽煙四起。軍神身死之日,便是勢力滅亡之時。
張瑞承認,自己被劉從鈞所描繪的景象成功說服了。
一位昏君手上,哪怕手握韓信、李靖兩位軍神,也壓不住帝國廣闊疆域內此起彼伏的叛亂與接連入寇的外敵。
大明倒是有一位軍神加軍事家,加軍事工程家,加兵器發明家,戚繼光。南平倭寇,北御胡虜,空閒之際還整編新軍,編撰兵法,創造步兵操典,編寫練兵總要,改進武備,發明新式火器。
可以說,即便一位穿越者,能做的也不會比他更出色。
但這樣一位名將身死之後,部隊就因為討薪,被蓄謀已久的朝廷藉口“薊州兵變”一夜屠殺殆盡,隨之明朝迅速滅亡。
在關注戚繼光百戰百勝的同時,必須關注到是張居正在朝執政,使整個朝廷廉潔而又高效,才為戚繼光提供了強大的後盾支撐。
李牧能屢敗秦軍,也是因為昏聵的趙孝成王終於病死,國君換上了雄心壯志的趙悼襄王。
讓張瑞評選狀元,張瑞一定選擇劉從鈞,因為劉從鈞所描述的情形太過具體形象,讓人一眼看到了帝國輿圖上的烽煙四起,與軍神旌旗高揚的四處平叛。
但按官員給的評分,徐庶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的軍論顯然更勝一籌,所以官員給的排序為徐庶狀元,劉從鈞榜眼,其後十餘人都是將門子弟,典韋因為糟糕的軍謀成績,已經排到了十名之外。
張瑞倒是比較欣賞劉從鈞這種職業軍人,軍人就該考慮軍人的事情,於是強勢將劉從鈞調到了狀元的位置,又將典韋調到了第十名。
畢竟是選拔武舉狀元,官員們對劉從鈞成績擔任狀元沒有多少異議,而且其是將門子弟,勢力嫡系,由其擔任狀元,也符合勢力整體期盼。
但要將典韋調到第十名,兵科給事中極力反對,並將典韋的答卷遞交張瑞案前。
看到典韋那鬼畫符一樣塗塗抹抹,墨跡斑斑的答卷,即便張瑞的厚臉皮,也覺得沒辦法強行透過。
即便張瑞相信,有些人不讀兵法,野蠻生長,靠經驗也能成為一位名將,但這個理由實在說不通麾下官員。
劉備被裴潛評為“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就是因為劉備在人員任命上,有極大的個人隨意性,靠人格魅力匯聚人才,而不靠制度規範。
典型的便是趙雲無論能力、忠誠還是追隨時間都在劉琰之上,但在劉備帳下,劉琰的地位長期高於趙雲。劉琰擔任衛尉,後將軍時,趙雲才擔任雜號的翊軍將軍。到劉琰升任車騎將軍,趙雲才終於勉強獲得重號將軍之位,升為鎮東將軍。此時劉備都已經去世。
劉琰是什麼人,張瑞再清楚不過,一個座談客,在張瑞麾下至今仍在郡吏一級摸爬滾打,而趙雲已經高居錦衣衛都指揮使一級,與督察院左督御史,併為兩大監察最高長官。
最終關於典韋的名次調整,張瑞選擇了放棄。動用了自己另一項特權,將其召至錦衣衛。
作為君主親軍,錦衣衛職位的調整,全由張瑞隨心所欲。哪怕明天張瑞任命典韋為錦衣衛都指揮使,只要張瑞放心,沒有安全之憂,亦無人會置喙。
不過在此之前,張瑞得同典韋當面見上一見,跟他談談他的成績以及未來。
以免這位猛將因為名次不佳,乾脆投效他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