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射之後的環節是舞刀與馳馬奮矛。

明朝武舉考教考子刀槍劍戟及拳擊、擊刺,但張瑞所設科舉沒有那麼複雜。

只考教刀法一項,步戰殺敵,遠靠弓弩覆蓋,近靠長矛列陣,只有貼身時才會考驗到士卒的搏殺技藝,此時用到的只可能是刀法。

所有考子都上臺演練了一套搏殺刀法。

看考子演練刀法,完全不同於看後世那種軟綿綿、慢騰騰的表演。

考子的刀法又快又狠,一招一式之間都有戾氣儼然。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利刃霜飛之間,彷彿能見到,一位位肅殺奮勇的猛將,在戰場上左衝右突,刀光劍影,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典韋善雙戟長刀,在舞刀這一項,典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即便圍觀的群眾,看到典韋在校場中刀光凜冽,力猛而勢重,亦感覺全身森寒。實在很難想象,究竟什麼樣的勇士,才能正面擋住持刀奮殺的典韋。

一旦這位猛將身披重鎧,頭戴兜鍪,持刀展開衝擊,必然所到之處盡節披靡,瘦弱士卒甚至會被其兇猛撞飛。

究竟什麼樣的人,能擋住這種兇蠻勇士,武舉隨即給出了答案。

那就是排列成林的精銳鐵甲騎兵,哪怕蠻族悍勇,嗜血狂暴。中原鐵騎亦將披覆鐵甲,挺起矛陣,將一切血肉之軀,盡數碾為塵埃。

這對應的正是武舉中的馳馬奮矛。

為了顯示尊榮,所有考子都被分配到一杆馬槊。

這種做工精良,耗資不菲的戰爭利器,能最大程度展現騎兵碾壓一切的戰力與氣勢。

武舉到這一刻,非但沒有定下狀元歸屬,反倒使競爭者又多了一人。

典韋透過負重行軍、舉石、開硬弓及舞刀取得了四項榜首,

而劉從鈞則透過步射、騎射壓倒性的優勢扳回一城。

誰也沒想到此時會有人異軍突起,在各項考核都表現平衡的情況下,一舉拿下馳馬奮矛一項的榜首,從而將成績提升到了名列前茅。

趙雲為張瑞介紹道:“此項榜首者,名為徐庶,字元直,豫州潁川人,曾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因與文考探花石韜親如兄弟,故其最終選擇參與武考。”

徐庶在魏國的官職為右中郎將,這位蜀漢鼎鼎有名的軍師,更擅長的卻是軍略與兵法。

張瑞也的確不曾聽聞徐庶有什麼治國理民的事蹟,以徐庶善刀戟的情況而言,武舉要遠比文科更適合。

趙雲繼續介紹道:“徐庶在此前六項中,雖皆非榜首,然成績皆穩定名列前茅,直至馳馬奮槊,技藝精湛,方異軍突起,有問鼎之資。”

馳馬奮矛比拼的是槍法技藝,這一點恰好是遊俠的長處。

將門子弟們多數精力都放在了騎射與兵法上,需要主將親自持矛衝鋒陷陣的情況並不常見。

而且軍中及將門都不鼓勵一位飽讀兵書,深諳戰陣,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將領,親自衝到第一線先登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