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車架出行,軍樂練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便對一旁的高順問道:“將軍可知這是何樂?”
高順點頭答道:“乃是《詩經·大雅·常武》,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遊。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赫赫業業,王師之所。如雷如霆,王奮厥武。進厥虎臣,闞如虓虎!張瑞讚歎,當治下人才越來越多,法度禮樂日漸完善,終於逐漸重現諸夏鼎盛時期的赫赫武功。
軍樂一直是軍隊戰鬥力極大的組成部分。
後世拿破崙透過改進軍樂,軍隊踩著鼓點進軍,步兵團的行進速度從每分鐘七十二步提升到了每分鐘一百二十步。每小時能走五公里,一天下來能走三十公里。漢代一里才相當於後世四百一十五米,每日行進三十公里,就相當於這個時代日行進七十二里。
這個時代的軍隊,若不急行軍,一天的行軍速度也就只有三十里而已。
《孫子兵法》言: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三十里急行軍已經是《孫子兵法》中值得警惕的一個數值。
劉備從新野逃亡當陽的路上,帶著百姓一天行軍的路程甚至只有十餘里。
若右將軍府大軍能日行七十二里,甚至日行六十里,對其他諸侯而言,都是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
因為戰爭從來不比絕對數值,比的是相對數值,是一個烏龜撞蝸牛的事情。只要自己大軍比其他人稍快一絲,就足以取得極大的戰略優勢。
既然早在春秋時期,諸夏大軍便有軍樂存在。張瑞決定在此基礎上,結合後世經驗,形成諸夏獨有的軍樂指揮體系,以軍樂統一軍隊行進步伐,指揮進攻、撤退及列陣,與旌旗指揮體系相輔相成。
而且這套系統有個好處,那就是不怕遊牧民族偷師。以騎兵為主的遊牧民族不可能抽調大量步兵,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來訓練步兵軍樂指揮體系。至少也需要等他們進步到了金、遼那一層次才能考慮這種事情。
但即便如此,這套軍樂指揮系統,對以步兵為主的諸夏大軍戰力的提升,也遠遠超過對北方遊牧國家,可以進一步拉平南北戰力差距。
於是張瑞吩咐道:“即日起,從陷陣營中抽調三千人,配以軍樂訓練。使士卒踏鼓點而行進,聞軍樂而識進退。孤稍後會下令禮部、兵部抽調高明樂師,配合軍隊改進軍樂。將軍務必統合各項,使大軍更加嚴整,更加迅捷,而後推廣全軍。”
軍樂、鑼鼓、號令都是已經存在的東西,如何將這些東西整合到一處,這就考驗高順的能力了。
張瑞作為主公,只負責提出問題,至於如何解決問題,這不是張瑞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高順曾從無到有,親手建立了精銳勁旅陷陣營。如今有明確指示,只是將各項事宜統合到一處,對其而言並非什麼難事。
張瑞相信,右將軍府治下第一重將,絕對不會辜負自己的期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