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車架出行,軍樂練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全家人出行同乘一架,對普通人家是很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對公侯而言,這卻只能存在於想象當中。
漢用周禮,乘架禮儀有嚴格規範。天子車與有五路,分別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
王后車與有兩翟三車,分別是重翟、厭翟、安車、翟車和輦車。
而作為儀同三司的張瑞,其實也有一種恩賜的車與名為“夏篆”,主要是車輪上有彩繪雕漆裝飾,非同一般。
在這種象徵威儀與莊穆的車上,是不可能出現女子的。《禮記》規定:“婦人不立乘”。
何況,這種宣示四方威儀的時候,張瑞在車上左擁右抱,鶯鶯燕燕,成何體統?百姓乍一看還以為來了一個荒淫無道的將要亡國之君呢。
蔡琰、董白、甄宓三人坐的是女子常坐的安車,是一種比較華麗舒適的車駕。車輿上加以雕飾,上面立有“容蓋”,用以遮風避雨,以求舒適。
真正與張瑞同乘一架的是右將軍府首席大將高順,作為將門的典型代表人物,高順也被張瑞邀請,一同去為將門喝彩助威,以示將門內部的團結。
將門的首席大將都忠心耿耿,那些有異心的將門子弟,也會暫時熄了野心。
張瑞從來沒幻想過,所有人都會忠心耿耿,毫無異心。畢竟,諸夏自古以來就有那種與生俱來的傲氣,天皇老子老大,我老二。從不缺壯志雄心的野心家。
凡是相信手下人全體忠貞不二的,結局必然是被手下架空成傀儡,或者乾脆砍了首級。
當面的時候,所有手下文武都一副忠貞效死的模樣,恨不得將忠義二字刻在臉上。作為主君,透過寥寥數言,也很難確定這當中誰是忠貞之臣,誰又是司馬懿、安祿山之流。
所以張瑞能做的,還是掌控大勢。只要整體穩定,大勢所趨,即便有人心有異志,也只能在陰暗密室裡自己偷偷想想。有人敢付諸實踐,張瑞就敢砍下他的腦袋警示四方。
同乘一架,已經算是這個時代人臣的頂級殊榮之一。曹操得到劉備效忠後,十分禮重,每次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這種待遇,便是關羽也未曾得到過。
車架啟程,儀仗隊中的文騎武騎率先策馬向前,數十面玄黑色方旗迎風招展,以為全軍先導。
在旌旗之後,是一排排樹起的長槊,鋒銳如劍的矛刃,在陽光下排列如林,折射著耀眼的寒光。
隨後雄壯威嚴的禮樂響起,激昂的鼓點,震撼的旋律,似乎要讓所有人熱血沸騰。
這還是張瑞第一次聽到這種旋律,像極了後世大軍的進行曲,張瑞覺得完全不弱於赫赫有名的《裝甲兵進行曲》。
聽著這種旋律,伴隨著鏗鏘的鐵甲撞擊聲,以及雄渾厚重的馬蹄聲。
張瑞只感覺內心熱血沸騰,有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