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九人,兩百八十一人出自司隸,四十八人出自幷州。這四十八人中,又有三十五人出自太原。”

這種形勢,張瑞已有所預料,幷州作為邊郡,一直是武德昌盛,文風衰微。教育推廣並非一朝一夕可成,上黨、雁門、西河等郡去歲才被納入治下,文風還沒來得及推廣便參與科考,能出十三人已經殊為不易。

這些都是科考自世家大族旁系子弟中精心篩選出來的人才。若沒科考,這十三名人才,也得淹沒於幷州武德昌盛當中。

“幷州武考情況如何?”考慮到幷州文風衰微,武官中至少也得提拔一批太原嫡系。

楊修立即答道:“武考一百三十二人,幷州佔據七十一人,僅太原一郡便佔其中之泰半,有四十七人。”

這結果出乎張瑞意料,司隸文風昌盛的同時,武考竟然也與幷州平分秋色?

要知道雁門郡這種地方無需培養,便能產出張遼這種絕世猛將。整個幷州的猛將不知道要有多少。

司隸是如何能與其並駕齊驅的?

楊修為張瑞解釋道:“餘下六十一人,出自司隸者四十五人,多為三河騎士。有十六人並非君侯治下戶籍。乃逃亡君侯治下之遊俠。”

為遊俠而開的武考,遊俠透過者竟然只佔十分之一?

張瑞問道:“遊俠何故如此之少?”

“遊俠並非只此十六人,多數遊俠過州試之後便已入州郡戶籍。此十六人多為桀驁不馴之徒。然亦有驚才絕豔,震驚提學官者,彼輩待價而沽,尚未決心投效,君侯可稍加關注。”

驚才絕豔震驚提學官?

張瑞面露笑容。

李世民指著科考魚貫而入的進士意氣風發的感慨:“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今日張瑞亦心有同感。科考的大網灑下,終能網羅到一批絕世猛將。

翻看了一會兒殿試名冊,張瑞眼神一亮,這其中文臣武將,彪炳青史者,不可勝數。

尤其幾個被紅筆標註的名字,簡直如雷貫耳。

見張瑞心情愉悅,楊修趁機說道:“主公,朝廷使節與董卓使節求見。”

張瑞眉頭一皺,合攏了殿試名冊,問道:“董卓使節?”

這可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董卓使節還敢出現在自己面前?

楊修明言了朝廷使節與董卓使節,就說明這是鮮明可辨的兩批人。

“朝廷使節乃是大鴻臚韓融,董卓使節為騎都尉幷州人李肅。此二者皆為慶賀主公加冠盛典而來,昨日便請求拜見。”

張瑞有些好奇,董卓是看李肅不順眼嗎,敢讓李肅以他的名義出使長安。

思考了片刻,張瑞驀然想到了一種可能,不可思議的望向楊修。

難怪李肅到現在還能活蹦亂跳的活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