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治理風沙(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瑞決議,只待今歲武舉結束,便下令官府整頓風紀,嚴查不法。
想到武舉,張瑞問道:“武舉可已準備妥當?”
兵部中郎王凌起身,答道:“已準備妥當。場地設在長安城外校場,本月中旬武舉,武舉之後進行馬球比賽。校場設有坐席,主公可親自觀之。”
張瑞點頭,有志節、有氣度的遊俠基本上都被武舉篩選出來了。
武舉的典章中明文公示,嚴禁有作奸犯科者參與。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遊俠不法,顯然這些犯法者不會有什麼氣度才幹。正適合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刑部之後,吏部中郎王機卻提出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財政規劃。
王機竟然要求縮減財政開支,裁撤一批冗餘官員,尤其是一些漢室遺留的官職,權責不明,官職重複,譬如郡丞、縣尉、文學史、左曹掾、尉曹掾、學經師一類,其中許多官職張瑞聽都沒聽過。同時進一步增加五部編制,尤其刑部、工部與民部,以增加官府行政效率,維持民間穩定。
於是張瑞問道:“吏部計劃裁撤多少官員?”
王機堅定的說道:“共裁撤官吏八千三百二十二人,新增官吏五千四百二十六人,共計減少官吏兩千八百九十六人。”
削減官員數量,卻能提升官府行政效率,這是一件善政。
張瑞讚許的回道:“孤允之。王中郎不避毀謗,盡忠職守,鞠躬盡瘁。賞黃金五百鎰,雲錦一千匹,賜紫金魚袋。”
王機卻固辭不受,說道:“此乃某職權之內,職司如此,豈敢居功?”
“王中郎曾聞子貢辭金,子路受牛否?”張瑞嚴肅的問道。
張瑞極不待見儒學後來的發展,但對孔子,張瑞卻是極為敬佩的。所謂“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對夫子而言也不算誇張。
尤其在子貢辭金,子路受牛這兩件事中,夫子的傳道解惑,可以說徹底塑造了張瑞的人生價值觀。進一步說,後世諸夏苗裔的倫理價值觀都受夫子影響。
所謂子貢辭金,是指春秋時魯國法令,有魯國百姓在其他國家作奴隸,有能贖之者,可前往魯國官府領取獎勵。但孔子的弟子子貢贖回不少魯人,卻拒絕了國家獎勵。孔子嚴厲批評了子貢:“自今以往,魯人不會再贖人了。領取獎勵,不會損害品行;但不領取,就沒有人再去贖回同胞了”。
而子路受牛,則是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路,曾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送了他一頭牛以示感謝,子路收下了。孔子讚賞道:“魯國人定會更勇於救落水者”。
張瑞很少跟麾下文武泛泛而談,講理想談忠誠,更多還是以利益為誘導,便是受此影響。
王機今次作為官僚一員,卻能罔顧官僚利益,大刀闊斧的改革官制,利國利民。若不獎賞,日後又怎麼會有官員站出來,整頓官場吏治。
張瑞不希望日後徵西將軍府治下的官員都緊緊抱成一團,互相包庇維護。
因而必須獎賞這種恪盡職守,忠貞廉潔的官員。
王機不敢再推辭,恭敬拱手說道:“拜謝君侯賞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