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廄署負責的馬政關乎整個勢力的強盛與輝煌,尤其徵西將軍府以精兵驍騎縱橫於關西。

戰馬質量與數量極大決定了徵西將軍府軍事實力的強弱。

這方面不唯典廄署關注,兵部、民部以及內閣亦十分關切。

張瑞立即回道:“請為吾等詳述。”

“去歲以來,大軍征伐羌胡,繳獲牛馬近二十萬。又開互市,大收北境胡虜戰馬及耕牛。如今典廄署中,僅戰馬便將近十萬匹。牛羊數以百萬計。”

“現有之牧場已完全不足為用,且太原人煙茂密,牧場佔據大片土地,不利於增加民富。故典廄署新設一份草案,欲在其他郡縣重新建立牧場,益造苑馬以廣用”。”

若是普通增設幾個牧場,典廄令只要上書就會得到批覆。

但典廄令常林卻鄭重其事的在廷議上提出此事,張瑞一瞬間有種金庫不保的感覺,這絕對是有大動作。

設立牧場倒是不費人力,畢竟草原就在那裡,但是典廄署官員跑馬圈地,將土地徵走,少不了要賠付百姓費用。

近看常林鄭重其事的表情,這絕對是大規模的圈地,不是幾萬畝土地能打發的事情。

好在張瑞不是守財奴,金庫、牧場、戰馬都能算作是自己的財富,只不過是將財富從左手倒到了右手。

便問道:“典廄署有何規劃?”

常林手指地圖,揮斥方遒,說道:“吾等欲效仿漢室,於邊郡設六牧師苑令,建三十六所馬場,分佈於隴西、漢陽、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六郡,供軍馬之用。”

張瑞倒吸一口冷氣,果然沒猜錯。典廄署就是準備了一份大手筆。

三十六處馬場!這是要養多少匹戰馬?

關於諸夏究竟能養多少戰馬這個問題,恐怕很難統計。

但有史記載的最高紀錄,應該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在朝時期。

這位不世出之名將,堪稱所處時代騎兵將領第一人,被稱為英圖武略,事駕前古。

親自領兵逐一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驅逐吐谷渾,統一中國北方。北逐柔然,驅敵萬里。

僅擊破柔然一戰,便得民三十餘萬落之多,所獲牛馬百餘萬匹。

然後其一統關中,大力發展馬政。

《魏書·食貨志》記載:“太武皇帝(拓跋燾)定秦隴,以河西水草善,乃以為牧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餘匹。”

兩百萬餘匹戰馬,數量之多,幾乎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拓跋燾所用來養馬的地方與漢室相同,就是秦攏河西之地,即隴西、漢陽、安定、北地、西河、上郡。

這六個郡一路自西向東,連城一條直線。也是徵西將軍府即將攻取的涼州諸郡。

安定、北地已經在去歲掌握在關中諸將手中,漢陽今歲被張遼化為焦土。

還未踏足的只剩下了隴西,那裡有位涼州軍閥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集部下於枹罕,改元,置百官。

這位宋建大概是西涼軍閥中最愜意的一位,在漢末天下大亂中,趁勢建國稱王,逍遙三十多年才被夏侯淵攻破斬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