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常平倉及永安倉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義倉的形式很簡單,便是豐年儲備,災年賑濟。
以法令的方式,規定各戶百姓在平時納糧儲備,以免百姓不加節制,將糧食全部吃光,沒有存糧度過災年。
而且是各閭里百姓自己儲存的糧食,官府無權排程,也不用擔憂官員腐敗。
這一制度能極大程度補充常平倉制度,令百姓度過災年。
張瑞笑著稱善,說道:“此制度可行,稍後總結造冊,上奏孤與內閣審視之後,即日推行。”
“明年糧食必定豐收,民部可多設穀倉以儲糧,再及時推廣常平倉及義倉。”
司馬芝走到一旁的地圖前,為張瑞詳細介紹道:“關於府庫倉廩,主公可放心無憂。民部已在治下修建三處倉城,六處大型府庫。”
“在長安城北側,民部修有關中最大之府庫,名為永安倉城,東西長五百丈,南北長兩百丈,佔地八百餘畝,內設糧窖七百座,可儲存糧草一千一百六十六萬石。”
隨後司馬芝手指河東風陵渡口北方黃河沿線,說道:“在河東,民部修有黃河以北最大之府庫,名為含嘉倉城,東西長四百丈,南北長兩百五十丈,內亦設糧窖七百座,可儲存糧草上千萬石。”
“在河內,民部則修有回洛倉城,東西長三百五十丈,南北長兩百八十丈,內設糧窖六百座,可儲存糧草九百餘萬石。”
“另外在太原郡晉陽縣、雁門郡馬邑縣、西河郡離石縣、河東郡平陽縣、弘農郡華陰縣以及長安縣,修有六處大型府庫。倉城及府庫,足以儲存明年賦稅總額四千萬石。”
“常平倉及義倉開設之後,亦能儲存糧食數百萬石。”
司馬芝之言,令張瑞心情極為愉悅。
深挖洞、廣積糧,這就是種田黨最大的快樂啊,因而問道:“糧窖工藝如何?能儲存糧食多久?”
司馬芝笑著解釋道:“糧窖乃是科學院教習所設計,工藝很是高明。於通風乾燥之處挖掘環形基槽,糧窖內徑四丈、外徑五丈、深四丈。”
“窖壁分三層隔離。先以火燒烤整個倉窖窖面,燒烤完成,在窖壁上塗一層青膏泥。次於牆壁上鋪設一層木板。最後於木板外面固定一層席子。層與層之間皆填充草木灰以隔絕溼氣。”
“科學院教習言,以此為用,糧窖存糧可保證二十年不腐不爛。”
張瑞撫掌,說道“善。民部官員恪盡職守,鞠躬盡瘁,能為孤盡善政務,使孤府庫無憂。調錢三千萬以作嘉獎,凡民部官吏無論職務高低皆有其分,由民部自行統籌分配,年終之際,新年之前發放。”
“今後年終之時考核功績,五部中作風最廉潔、政績最突出者,量府庫之存餘,予以嘉獎。”
三千萬錢即便對徵西將軍府而言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但若因為三千萬錢而成功激勵官員勤勉處政,減少貪腐。無疑是一筆極為划算的支出。
司馬芝立即拱手,回道:“某僅替民部官吏向主公謝之。”
全部事宜處理完畢,審配與司馬芝便一同起身告辭。
心情愉悅的張瑞打算去找蔡琰探討一下生命的奧義,還未出門,從事楊修便說道:“主公,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使劉勝、督察院副都御史傅巽求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