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民心所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方面,司馬芝詳細彙報道:“京兆尹共開墾良田一千兩百萬畝。其中鄭國渠灌溉一百九十萬畝。在左馮翊屯田之百姓亦開墾良田兩百萬畝。共計約四百萬畝良田受鄭國渠灌溉。”
“最後弘農郡,徵西將軍府所領縣六,戶籍八萬三千,口四十一萬人,有田四百三十萬畝。”
六個縣四十多萬人,顯然安置了大量自河南逃難而來得百姓。
當初河南糧盡,人相食,為了能使河南百姓活命,張瑞毅然收兵後退百里。
這麼大的代價,張瑞十分關切結果如何。問道:“自河南出函谷關,流往關中乞活之難民有多少?”
“稟君侯,官府共計收納難民百餘萬,其中三十餘萬安置於弘農,二十餘萬安置於京兆尹,十餘萬分散安置於河東、上黨、河內,十餘萬於左馮翊屯田,三十餘萬遷於西河。”
張瑞撫掌而起,興奮得在屋內漫步,笑聲張揚而又自豪。
安置百餘萬難民!
這一舉措不亞於劉虞在幽州安置百萬青徐難民。
這個結果令張瑞不禁產生極大的使命感與成就感。
自己穿越到漢末,除了皇圖霸業以外,總算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至少拯救了上百萬百姓的性命。
歷史上董卓遷都長安,驅迫洛陽百姓數百萬口同行,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飢餓寇掠,積屍盈路。
直到李傕、郭汜慘死,西涼軍灰飛煙滅,關中八百里秦川已人煙斷絕。
這數百萬百姓都慘死於董卓及其麾下的殘忍暴虐。
張瑞可以直接下斷言,若沒有自己穿越而來,這上百萬百姓皆會慘死。是自己率領一眾仁人志士,自強不息,改變了其慘死的命運。
這遠比稱孤道寡更有意義。
司馬芝亦讚揚道:“此百萬黎民皆賴君侯仁義而活。是歲之後,君侯仁義威望皆與日具高。賢名揚於四海,功績傳於郡縣,堪稱德高望重之賢良重臣。”
張瑞嘴角上揚,若是大漢依舊承平,僅憑自己如今的名望,就能與劉虞、羊續、黃琬等人比肩。
假使大漢十三州何處有叛亂,朝廷會很自然的選派自己前去擔任刺史,撫平叛亂,安寧郡縣。
而洶洶叛亂的百姓,在聽說自己履任刺史之後,將會慕名而歸化,不復離亂。若是出仕幷州、幽州刺史,異族也會因為自己名望而不敢侵擾,主動朝貢。
即便是如今亂世,這種名望也不是一無用處。
隨著徵西將軍府實力的昌盛,徵西將軍本人賢名的流傳。許多因為戰亂而舉兵自保的小勢力,並無爭雄天下的野心,會紛紛選擇率眾投靠往徵西將軍府治下。
便比如曹魏名將李通。
李通字文達,以遊俠聞名於江汝地區,和同郡人陳恭起兵於朗陵,四方很多人都來歸附。
李通自度沒有一統天下的才能。所以率領所有部眾主動投靠往曹操。
當徵西將軍府逐步擴大,雄視天下,逐鹿於中原。在擴張過程中,必然會有大量豪傑率部主動投靠,押注於張瑞身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