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西將軍府如今連關中、幷州都沒有安穩下來,北方胡虜、東方董卓、黑山張燕、涼州羌族、氐族與關中諸將,無不是虎視眈眈。

不可能繼續佔據南陽,與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的劉表繼續紛爭不休。

在內閣輔臣的規劃中,最好的局面是南陽袁術與荊襄劉表在南陽爭鬥不休,持續一兩年時間。

因為賈詡所設的弱敵之計,需要一至兩年時間才能解決關中諸將,穩定關中。

擁有了穩定的後方之後,徵西將軍府才能出雄兵與袁紹、曹操等人爭雄於天下。

再此之前穩定的南陽,並不符合徵西將軍府利益。

所以無論南陽盡歸於袁術還是歸於劉表,都有可能對關中造成威脅。

尤其是很難想象劉表在站穩整個荊州後,能夠一直默守城池,絲毫不擴張,死心塌地的做徵西將軍府東南壁壘。

所謂的座談客,守成之人劉表,可並不像評價一樣老實本分。

在歷史上其曾經挑動益州叛亂,使益州將領甘寧、沈彌、婁發等人掀起叛亂。多次聯合張繡進攻曹操部署的南方大將曹洪於葉城,更與交州連年征戰不休,任命部下賴恭為交州刺史,任命部屬吳巨為蒼梧太守。

張瑞沒有考驗人性的想法,因為人性最經不起考驗。

尤其是野心勃勃的諸侯,都是眼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徵西將軍府鑄幣收割荊州財富,一旦劉表佔穩了南陽,恐怕同樣會封鎖武關,阻止荊州財富流向關中。

因而張瑞當日便做出回覆,暫緩進攻宛城,遣使與袁術商談停戰事宜。

張瑞完全是打著走之前再薅一次羊毛的主意,無論是否能成功,大軍都要撤回武關之後。坐視袁術部將孫堅與劉表在南陽境內大戰一場。

但袁術卻給了張瑞一份極大的驚喜。

當聽到徵西將軍府遣使議和時,袁術驚詫至不敢置信。

甚至懷疑徵西將軍府使詐,有謀臣分析,或許是因為一南一北兩路大軍即將回援宛城,導致徵西將軍府大軍有可能會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因而徵西將軍膽寒,才主動提議罷兵。

無數文武紛紛表示,此乃天賜良機,此時絕不能議和。

然後在次日,徵西將軍府便遞上了南方大軍統帥樂就的大纛。

樂就統帥的兩萬餘人,倒並非敗於徵西大軍之手,而是敗給了蔡瑁、黃祖統帥的荊州大軍。

荊州軍本就人多勢眾,蔡瑁才能亦遠在樂就之上。

歷史上孫堅因為冒進,乘勝夜追黃祖,黃祖部兵士從竹木間暗射孫堅,殺之。袁術由是不能勝劉表。

這段記載,很直白的說明了袁術麾下眾將,除了孫堅,便沒人能擋住荊州軍。

更何況因為袁術的胡亂指揮,導致樂就所部倉皇后退,被蔡瑁趁勢掩殺,崩潰乃是必然之事。

上萬潰軍一路潰逃,又在新野遭遇近萬關西鐵騎突襲,能逃脫者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下,袁術的嫡系死傷殆盡,僅剩下孫堅一路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