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見面,閻柔讚歎一聲,躬身行禮,說道:“徵西將軍府麾下破虜校尉閻柔,拜見劉使君。”

劉表很熱情的回道:“閻校尉快快請起,不知閻校尉此來何意?”

閻柔意氣風發,說道:“後將軍袁術貪虐無道,擅起戰端。我主揮師討賊,鐵騎縱橫南陽,一路自武關南下,連克近十城,南陽防務一片糜爛。樊城守軍驚慌膽寒,不敢發一矢。”

“我軍主將徐中郎乃遣某渡江詢問劉使君可有取樊城之意?若欲取之,則我軍為荊州困之。若無意取之,則我軍即將撤圍東進,繼續攻略南陽東部郡縣。”

徵西將軍府鐵騎已經出現在漢水沿岸,便是對閻柔所言最有力的佐證。

若非優勢極大,關西鐵騎絕不會如此從容淡定的圍困樊城。

滿堂荊州文武無不讚嘆,蔡瑁感慨道:“徵西將軍與後將軍交戰不過數月,便已貫穿南陽,誠可謂天下強軍!”

鄧羲亦感慨道:“於長安時,某曾聽聞孟侯言欲助我荊州取南陽,卻未曾想不過半年,我雙方大軍已能會盟於漢水之畔。黃漢升可在軍中?”

黃忠就是當初雙方會盟的見證。作為答謝徵西將軍府相助荊州取南陽,荊州派遣黃忠到徵西將軍府中效力。

只是荊州文武,誰也沒想到,一名武夫而已,竟然這麼快便收到徵西將軍府的回饋。

談及黃忠,閻柔敬服讚歎,說道:“黃校尉亦在軍中,其豪勇堪稱當世無雙,孤身一人而威震樊城,使守軍數千無人敢發一矢。”

聞言,主簿蒯良立即起身,對劉表勸道:“使君,樊城守軍膽寒至此,實乃天賜之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蔡瑁亦贊同道:“袁術起勢,無非藉助其家世盛名以撼天下。交戰數月而已,卻被貫穿南陽全境。可知其才淺薄,不足為懼。某願領兵兩萬北渡漢水,收復南陽郡縣。”

襄陽是防禦北方的軍事重鎮,城中駐軍多達三萬,無需匯聚各路大軍亦可立即出兵。

局勢如此明顯,劉表又圖謀南陽許久,立即做出決斷,吩咐道:“那便如德珪所言,即日出兵兩萬,渡漢水北上收取南陽郡縣。某在襄陽聚各路軍兵,以為後盾。”

荊州水軍強盛,首批大軍五千人當日便成功登陸漢水北岸。

如雲的旌旗飄揚於樊城城下,守軍無不驚駭,怎麼援軍未至,敵軍先到。

莫非樊城以北的南陽郡縣果真已經被徵西將軍府所攻取?

為了撼動敵軍信念,襄陽水師當夜逆流而上,在遠離樊城的鄧縣登陸漢江北岸。

於是次日上午,一支人數上萬的大軍便旌旗招展、大張鑼鼓的在無數樊城守軍注視下,開赴圍城大營之中。

這次大張旗鼓的進軍,徹底使樊城守軍相信袁術已經敗亡,十萬徵西大軍已經陸續從北方南下,合圍南陽最後一個仍在抵抗的樊城。

袁術劫掠百姓,不得人心,守城將士並不願為其效死。當夜守城士卒發生譁變,將梁剛及其親衛捆綁送出城外,舉城請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