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設立錦衣衛(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十三道御史在外,五科給事中在內。官員的忠誠、腐敗等問題都將得到極大的監督。
但無論十三道御史還是五科給事中,都屬於官僚內部的自我監督。
雖說官僚與豪強、世族一樣,都是一個階層,而非一個整體,難以做到團結一心。但張瑞覺得還是需要一個外部的監督權力,如一把利劍時刻懸在彼輩頭上,使其有所顧忌。
如後世社會高度發達,這個權力被普置於下,政務公開,監督透明。普通百姓一個電話,一個影片,一封檢舉信,便可以使一名官員被糾察。真正做到了舉世無雙,全球無一國能與此相比。
但如今這個時代民智未開,文盲遍佈,交通、通訊全部落後不便,想效法後世,並不具有可行性。
更適合的是權力收之於上,由主君加以監管。
即所謂的君主親兵。
提起君主親兵,那就避不開後世赫赫有名的錦衣衛。
繡春刀、飛魚服,成為明朝最經典的形象之一。
錦衣衛之所以有天子親軍的美名,是因為其前身乃是親軍都尉府,又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與侍衛。
其本職只是親軍,負責侍衛與儀仗,並不負責監察,更無任何逮捕、收押、審訊的權力。
是皇帝為了加強君主權威,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才逐漸演變成其聞名天下的經典的形象。
張瑞如今重設監察制度,為了增強親軍監察的合法性,在設立之初便令郗慮以律法典章,明確了親軍權責。
因而在傅巽談完監察御史制度之後,郗慮果斷開口,說道:“傅君所設監察之法在於官僚之內。某亦查漏補缺,設一監察法於官僚之外。今日請為主公詳述。”
“講。”
“主公有高潔之志,有孚眾之望,深得文武百官敬慕。因而某冒昧請求,主公能為吾等官員執干戈戒棒,剪除官員中敗壞風紀之秧,清除官員中貪汙不法之輩。便如賢者之治麥苗,拔其野草,除其害蟲。使吏治清明,欣欣向榮。”
這就是為什麼張瑞一定要等科考舞弊案之後,才設監察制度的原因。
不要太瞧不起官僚士人階層。這個階層絕不是人人貪腐,為害一方。還是有許多人存濟世救民,山河一統之念的。對貪汙腐敗的奸臣深惡痛絕。
當官員自己都感覺吏治出了問題,需要監察時,張瑞才能順天應時,承擔這份官員的厚望,為官員剪除同僚中的禍害、敗類,使勢力欣榮、昌盛,最終一統天下。
不然自己驟然提出要設立親軍監察百官,百官只會厭惡、抗拒。
張瑞淡淡的說道:“請詳言之。”
“某以為當設主公親軍,名錦衣衛。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監視百官、銳意防奸、探訪民情等職。”
“錦衣衛直屬主公,可直接上奏,不與其他武臣同屬。”
錦衣衛可以監視百官、繞過司法部門直接緝拿官員審訊,就註定了這個部門容易權力極易膨脹。
但有明一代,沒有任何錦衣衛都指揮使能夠像唐代宦官一樣威脅皇權、廢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