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貿易荊州,笑談冢中枯骨(第2/2頁)
章節報錯
戰馬這種東西,在襄陽以南水網密集的區域毫無用處。唯一的用武之地就是北上進攻南陽。
由此可見,這位荊州刺史雖然攝於聯軍之威,暫表袁術為南陽太守,但從未徹底放棄收復南陽之心。
張瑞知道劉表在歷史上成功佔據荊州全境,將袁術趕到了豫州與曹操爆發大戰。
這還是在劉表手中戰馬不足的情況下,如今有了戰馬,袁術的境遇恐怕會更加糟糕。
“荊州索求如此之重,何以為酬?”
“荊州未遭旱災,且南方盛產稻米,故劉荊州欲以稻米、菽(大豆)相換。合計共三百一十七萬石。以丹水為運,丹水出武關而南下,可直抵襄陽,路程不過三日。從襄陽逆流而上,則需十日。”
果然不愧是富庶荊州。三百萬石糧食,輕輕鬆鬆的就拿出來交易。
公孫瓚在苦寒的幽州,憑右北平、漁陽、涿郡等郡提供後勤物資,建易京死守,糧倉裡才存三百萬石糧食。
兩相比較,差距實在太大了。難怪幽州被稱為苦寒邊塞,而荊州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擁帝王之資。
三百萬石糧食,大約為九萬噸,在後世一艘貨輪就輕鬆裝下了。但在這個時代,卻要數百艘貨船,往返十餘次才能搬運完成。
所以說古代車馬慢,很多事情都急不得。張瑞自打來到漢末,性格都平靜了許多。
又隨手畫了幾張抽象畫的功夫,鄧羲便已抵達了避暑莊園。
張瑞正在畫自認為的仕女圖,笑著對鄧羲問道:“鄧治中,孤這仕女圖如何?”
鄧羲看了一眼白紙上一片黢黑的粗狂線條,違心的說道:“孟侯之畫,意境飄渺,隨心由性。可見孟侯今日必然心情上佳。”
沒錯,正是隨心自由!
張瑞起身伸了個懶腰,有劉表提供的這三百萬石糧食,一直以來壓在張瑞心頭的巨大壓力,終於煙消雲散。
甚至整個徵西將軍府亦是如此。
蓋因王霸偉業之基已成。安頓了數十萬的難民之後,只要渡過今年,徵西將軍府治下便有戶籍三百餘萬,良田數十萬頃。進可爭霸天下,退可據守關西。進退自如,坐視天下之變,以待天時。
再也不會憂慮因為一場大敗,一次變故,而徹底覆滅。徵西將軍本人更是風華正茂,年輕就是群雄爭霸中最大的優勢。徵西將軍府可以一敗再敗,只要徵西將軍本人安然無恙,便可坐待天時。
像袁紹,打一場官渡之戰,哪怕寸土為丟,實力未損,卻驟然去世,亦只能遺憾退出爭雄之路。
劉表更是如此,一旦身死,後代直接跪地投降。張瑞有絕對信心,能熬死這位荊州刺史,去欺負他的孤兒寡母。
因此張瑞對鄧羲的態度十分友好熱情,說道:“聞鄧治中為南陽郡章陵人,與孤卻是近鄰。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日後務要多加走動。”
鄧羲客氣的應諾,卻嘆了口氣,說道:“然南陽為袁術所據,某恐其從中作梗。”
張瑞輕蔑一笑。袁術論政治、外交、陰謀能力,那是當世頂級沒得說。前期勢力最強盛的諸侯,三國時期所有人的爸爸不是白叫的。
但若要論及軍事能力,沒有孫氏父子相助的袁術,基本上是屢戰屢敗。從劉備、劉表,到呂布、曹操,將袁術是各種花樣吊錘。
“但可光明正大貿易往來。孤便不信武關在孤手中,他袁公路敢截孤之物資!鄧治中,可回覆劉荊州,若荊州有取南陽之意,孤願助一臂之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