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所部萬餘人從河東出兵,沿著黃河一路北上。

兩個不同民族間的戰爭沒有什麼仁義可講,上萬人一路推進,所過無所遺漏。

頑抗者即死,部落盡被付之一矩,平坦的草原四面八方陸續升起一柱柱烏黑的濃煙,每柱濃煙下都是一個被焚燬的部落。

這是諸夏光復故土的戰爭,死難者沒有一個是清白無辜之人。

一隊隊的俘虜被用麻繩綁成一串,被驅趕至離石縣。

十餘萬的牛、羊、戰馬被俘獲,匯聚成群,一望無際。

西河郡守崔鈞正式走馬上任,要在這空曠、平坦的原野上,樹旗立政。從空無一人開始,墾荒發展,招徠流民,開墾荒田,收集木材、石料,建設家園。

離石縣是西河郡南方重縣,高順率軍抵達時,段文已先一步從太原抵達此地。該部一萬五千大軍作為與高順所部一般無二,橫掃了離石縣東方所有部落。

在離石境內還有左賢王去卑麾下四萬餘部眾。左賢王徵募了四千勇士為徵西大軍先驅。

而欒提於夫羅亦被帶到離石境內,豎起了匈奴單于的旗幟。

西河郡面積不大,單于的旗幟在境內飄揚的當日,美稷王庭便得到訊息。

中平五年(188年)匈奴國人攻殺單于羌渠,擁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次年須卜骨都侯便因病去世,整個南庭再次虛位,由老王主持國事。

數位名王因此而在美稷王庭爭吵不休,關於是否應該迎接欒提於夫羅,眾人分成兩派。

一派主張只有團結在單于的旗幟下,匈奴人齊心協力,才能擋住幷州大軍的兵鋒。如今王庭空虛,各行其是,只會被各個擊破。

另一派卻質疑欒提於夫羅的身份。迎接這位傀儡單于迴歸美稷,與迎接幷州牧這隻猛虎入主美稷有何區別?

在美稷爭吵不休之際,離石的徵西大軍將校卻達成了一致意見。

高順看向地圖,地圖上一馬平川,毫無險隘,只有一條大河將西河郡由北向南一分為二。

這導致戰事將會十分簡單直白。

大軍沿著黃河一路北上,直抵美稷,肅清沿途一切部落即可。

大軍緩緩推進,三天亦足以抵達美稷。全軍帶足十五天糧食,匈奴連騷擾糧道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在美稷王庭前,正面迎戰。

高順於是乃吩咐道:“吾等即刻沿大河一路向北進軍,派出鐵騎掃清沿路一切部落。同時匯合駐紮於大河之畔的護匈奴中郎將所部。”

段文手指地圖,問道:“大河以西部族當如何處置?”

“無需理會彼輩。大軍一路北上,三四日便足以決出勝負。以胡族部落反應速度,吾等攻破美稷,彼輩恐尚未渡過大河。彼時便可甕中捉鱉。”

“若如此,可令文遠備齊糧草,即便將來戰事不順,亦可進退從容。”

高順思慮了片刻,點了點頭,這正是三路進兵的優勢之一。各路糧道皆可供糧,不至於被敵軍完全斷了糧路。

張遼從雁門出兵,攻入西河境內,便距離美稷王庭只有一步之遙。

為避免自己孤軍與匈奴爆發決戰,張遼沿河黃河設定了大量拒馬、陷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