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兵戈再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贈書千冊,代表著張瑞的期冀。
畢竟這麼多書又不能吃,貯存起來亦毫無價值。
最合理的做法便是將其贈送給不識文字之人。書贈送出去,必然要教導受書百姓識字。
不然百姓目不識丁,留著書亦無用處,只能生火引柴。
這一輪贈書就能增加至少上千粗識文字之人。
同時也是對其他名士的一份激勵。
名士們不好聲色犬馬,不求錦衣玉食,就對名聲格外關注。
其他名士都有了紫金魚袋、功德牌坊,而自己沒有,那怎麼面對自己的弟子?出門在外怎麼好意思根其他名士打招呼?
眾名士相聚,在山水間席地而坐,其他人腰間明晃晃的金袋,自己空空蕩蕩。怕是這些好面子的名士,能當場氣的七竅生煙。
而想要紫金魚袋,那就努力傳道授業吧!至少教導過上千名百姓,再思這等殊榮。
如此多的名士大量避難於幷州,讓張瑞不由思慮恐怕普通百姓更是流離失所。尤其今歲旱災嚴重,災情嚴重處的郡縣麥苗已乾裂于田中,顆粒無收,百姓已經開始為逃避賦稅而流亡。
張瑞轉向裴潛問道:“如今境內災民情況如何?”
裴潛面色凝重,說道:“河南尹境內每日流入弘農災民百千萬人。”
“右扶風、左馮翊災情嚴重,百姓對關中諸將不抱希望,知曉彼輩不會賑濟災情,已拖家帶口前往長安,每日沿渭水而至者亦數百人。”
“如今六月,境內災民多達三十二萬七千兩百餘人。七月秋收過後,災民人數將驟然漲至高峰。一月而至者,災民或達三十萬。境內災民最終將近百萬。而豪族數日前已不再招收力士,只接納災民中有一技之長者。待七月過後,恐即便災民有一技之長亦難求一份活命薪酬。”
百萬災民,一月消耗糧草便高達百萬石。
而如今府庫中糧草亦不過百餘萬石,缺口大的讓人心驚膽戰。
張瑞亦沒有信心一定能扛過這一次旱災,不得不謹慎面對,問道:“豪強招徠災民人數幾何?”
“十七萬六千八百三十一人。即便將來有所增長,亦不會超過十八萬人。”
十八萬人,即每月減少十八萬石糧食消耗。
每月八十二萬石,一年便是接近一千萬石糧食。
張瑞問道:“府庫中存糧幾何?”
“一百七十二萬五千石,多為鹽引開中法納入,亦有官市開元通寶置換所得。”
“鄭國渠疏通情況如何?”
“賈逵募得百姓五萬餘人,晝夜搶工,疏通渠道一百二十餘里。澆灌良田六十餘萬畝。”
鄭國渠十稅其三,每畝能得糧兩石餘,便是一百二十萬餘石。
張瑞信心稍微恢復,審配曾算過,今年能得賦稅兩百五十萬石。
因此府庫存糧總計約為五百三十餘萬石。
災民全年所需之糧食已經解決一半。
剩下一半還有徐州、冀州、荊州可做交易,又有鹽引開中法根鑄幣權可以收割天下財富。
只要謹慎應對,想要度過這次旱災還是有幾成勝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