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濟一堂計程車子都在恭謹等候張瑞問策,張瑞不可能對三個詫異的青年有什麼特殊的反應。

依舊從容的望向所有人,說道:“如今三月,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蓬勃氣象,正如我鷹揚將軍府壯大之勢。便請諸君試言之,孤克長安之後,當憑農、工、商何以為重,方能成就偉業。”

如今天下兵災不斷,亂象叢生,已是天下大亂的模樣。

值此背景,張瑞對自己的野心已不加掩飾,就是要昭示學子們,不世之功就在前方!

隨後眾人開始動筆,鷹揚將軍府對工商之事十分看重已廣為人知。沒有人會頑固的寫重本抑末,但想寫好如何發展工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絕大部分士子自幼接觸到的理念一直是士人高貴,農為根本,工商皆賤業。

如今要寫農、工、商之重,除了要文思敏捷、才幹斐然以外,必須還要對工商之事有所瞭解。

這種科考的題目,勢必會引導學子不能死讀書,多貼近生活,學以致用。

殿試的考試時長只有一個時辰,也就兩杯熱茶的功夫,士子們便已經開始紛紛交卷。

六十人的卷子,又都是文采斐然的文字,張瑞已經無法一人審閱了。早在殿試開始前,便已組建了人數五人的審閱團隊,都是鷹揚將軍府身居高位的重臣,分別是審配、國淵、裴潛、衛覬、荀興,皆對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的重要意義清楚無比。

閱卷不久,荀興就一臉興奮的拿著一份試卷走到張瑞面前,激動的說道:“恭喜主公,今朝得一大才矣!雖未閱卷完成,但我等五人皆以為此人當為今科狀元!”

“哦?是何人,竟得君等一致認可?”張瑞笑著問道。

“河東襄陵人賈逵,字梁道,年方十七,家境貧寒,去年十六歲符合學館結業條件,便積極參與科考。”

賈逵?

張瑞露出欣喜的笑容。

這人可是個文武全才。與賈詡、張既、程昱、顧雍等人並稱為魏晉八君子。

與揚州刺史劉馥、幷州刺史梁習、涼州刺史張既等人一同被陳壽評價為“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

“跟某詳述一下賈逵之策文。”

“賈逵以為農業為一切之根本。若農田產出不足為用,縱有金銀滿倉亦會民心不穩,匪寇叢生。”

“然其並未重彈重本抑末之陳詞濫調,而是強調,應當努力提升農田產出。並舉例若五萬人種田所產糧食能抵從前十萬人,則富餘的五萬人可投入工業生產與商業貿易,以此來增加百姓財富。”

張瑞笑著撫掌,激動的讚歎道:“此方為解決問題之能臣!絕非庸吏!”

儒家文化的開拓進取精神的確是一大短板。幾千年來一直繞著重本抑末在修修補補。

彷彿這就是千古不變的至理。

沒錯,透過大量百姓投入農業生產的確能收穫更多的糧食。

可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稍有個天災人禍就會餓殍遍野。

只有提高農田畝產量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