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鄭國渠的建設,賈逵也給出了建議。

荀興繼續說道:“孝武皇帝年間,曾以水利專家白公整治鄭國渠,引泔河之水入鄭國渠,增加了鄭國渠的灌溉面積。也保持了鄭國渠的“橫斷”技術,河水能自動灌溉良田。但賈逵認為凡此種種皆不可控。主張涇、渭白渠皆安斗門,並以累石及安木傍固定於壁,仰使牢固。最終實現水旱從人、調控有序。”

“安置斗門?”張瑞不是水利方面的專家,對此不甚瞭解,問道:“作何用處?”

“賈逵主張以三限口閘樞紐控制水渠,實現分水、均水之目的。當一處良田獲得足夠灌溉,閘門關閉,使水流流向其他方向。而且有閘門為用,閉閘之後,百姓可以從容清理堆積淤泥。”

河東、太原多能工巧匠,事實上只要官府不歧視工匠,不以“奇淫巧技”詆譭,諸夏民族能發明大量令人歎為觀止的技術。像都江堰、鄭國渠全是造福數千年的偉大工程。只要張瑞首肯,絕不缺能工巧匠完成這項設施。

可是如今官府已經徵募了兩萬多名徭役在華陰縣修繕潼關,又有三萬多的軍隊在四處征戰、佈防。

六萬人不事生產,被官府呼叫,對農業社會而言已是很大的負擔。

鷹揚將軍府下的百姓總共也不過一百多萬而已。

官府還打算修馳道,這麼多工程不可能擠到一起施工。

張瑞便說道:“整修鄭國渠之事,容幕府綜合考量,統籌規劃後再做決議。對提升農田產量,賈逵還有何建議?”

“賈逵之策,增產其二在於增加土地肥力。據言,為春谷田,則畝收十石。《氾勝之書》記載:先賢伊尹曾教民糞種,負水澆稼。賈逵建議以廄肥、落葉、豆箕、河泥為用教導百姓製作堆肥,增加田畝產量。”

張瑞略有驚訝,厲害了我的祖先,堆肥你們都懂得如何製作。還有你們不會的東西嗎?

化肥對農業生產的作用不言而喻。別說畝產十石了,能畝產三石、四石就能使生產力翻倍了,將會極大的增強國力。

“其三為何?”

“其三為改善生產工具。”

這一點鷹揚將軍府一直在做,便沒什麼可說的。張瑞繼續問道:“賈逵對工商業怎麼看?”

“其主張提高技術,增加手工業產品競爭優勢。極力主張重開絲綢之路。我諸夏雖有國難,但異邦卻並無離亂,只要能以中原手工品收割異域財富,必然反哺我鷹揚將軍府之壯大,從而問鼎中原。”

張瑞興奮的撫掌,好一個賈逵!這還是第一個將目光跨越國境的人才。

眼光並未被侷限在大漢十三州之內。

歷史上曹魏就成功的打通絲綢之路,曹丕時期有大量的西域貨物送往中原。

如今自己坐擁關中,便利更在曹魏之上。透過絲綢之路增加財富,是十分明智的抉擇。

果然不愧是曹魏最能肅齊萬里的刺史。

於是張瑞說道:“便以賈逵為今科榜首!其他士子名次亦及時排序,明日清晨張榜公示。”

當天下午,張瑞便審閱了士子排名,但作為參與科考計程車子們卻依舊在焦急等待。

賈逵亦是備受煎熬的一員,整整一夜都未閤眼,心中既是激動,又是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