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血肉消磨(第1/2頁)
章節報錯
歷史上袁紹能被推舉為盟主,除了長得帥、名氣大與出身名門以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聯軍諸侯中沒人能與他爭這個盟主之位。
把盟主的位置送給酸棗會盟的各位諸侯,都沒人敢接受。
酸棗會盟的諸侯,在歃血盟誓時,互相推讓,誰都不肯上壇領誓。
最終是義士臧洪上臺,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念出了千古流傳的名句:“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一群諸侯會盟,結果領誓的是一位曹掾。可想而知,這群諸侯哪有什麼染指盟主之位的想法。
袁術倒是有那份膽氣,只是聲望卻不如袁紹,沒有競爭的能力。
所以如今聯軍內,有聲望、有膽氣,能領盟主之位的就只有四人。
分別是大司馬劉虞、後將軍袁術、鷹揚將軍張瑞與渤海太守袁紹。
論官職,袁紹排在最後一位。
袁紹想贏得盟主之位,必須有一個強硬無比的助力,讓天下對他當盟主無話可說。
袁紹精明無比,在注意到張瑞藉口留下時,便知道其欲與自己達成一筆交易。
便笑著問道:“鷹揚將軍可是願助我出任盟主?”
張瑞當即搖頭,說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某隻助能有利於我的盟主!”
至於張瑞為什麼不當盟主。
想想就覺得這事不靠譜。酸棗會盟的諸侯,張瑞一個都不認識。
一紙調令過去,哪個諸侯腦袋抽了,會認可這種命令?
但凡有一絲可能,張瑞都不會錯過。立馬競選盟主,讓曹操、夏侯淵、曹仁到自己手下效力,讓豫州刺史孔伷把荀彧、荀攸、戲志才、郭嘉、鍾繇、徐庶這些人全送到河內出謀劃策。
所以對張瑞而言最佳選擇是選擇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盟主。
鷹揚將軍一系人多勢眾,無論支援袁紹還是劉虞,都能使其增加極大的勝率。
袁紹當即問道:“鷹揚將軍所求者何?”
張瑞笑著一指腳下,說道:“河內!”
袁紹求名,張瑞務實,想要同時滿足二人的利益,那必然有人要有所犧牲。
密室中,兩支手掌重重的握在了一起。
新年過後,國家再改年號為初平元年。
關東義師紛紛匯聚,在等候諸侯會盟的這段時間,來自黑山張燕的物資卻先一步抵達。
戰馬一千匹絲毫未差,糧草十萬石張燕卻拿不出來,只送了五萬石,剩下的以黃金作為補償。沒用五銖錢,就說明張燕對太原政務有所瞭解,顯然其麾下也有人曾到太原做過交易。
至於張牛角的部眾,如今只剩下了兩萬多人。而且不全是青壯,其中老弱佔了約有三成。
這些人雖然是先父的部眾,但張瑞並沒有打算將其全部納入軍中。
直接沙汰了絕大部分,就地安置在河內西部郡縣。
留下了三千人在段文麾下接受整編、訓練。
當張瑞忙著安頓這些部曲時,來自幽州的聯軍歷經一個多月,終於抵達了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