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收買鐵騎(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士兵身上的就只能是絮頭和一些絲麻了。
即便如此已經很令士卒感動了。
漢代戍卒貧寒,後世出土的信件中,大量戍卒訴苦求助。
甚至居延關一名戍卒的褲子破了,不得不向遠在家鄉的好朋友借一條褲子穿。並一再保證,只要過段時間自己的褲子縫好了,便將其奉還。如果朋友不肯借,他恐怕會被凍死在那個冬天。
以太原紡織業之發達,這萬餘套棉衣、長靴對張瑞而言,並不值一提。但著實是改變了許多人被凍死在這個冬天的命運。
人心畢竟都是肉長的。
很多護匈奴中郎將所部計程車卒如今都在疑惑。
究竟跟隨護匈奴中郎將是為了什麼。
苦戰數年,除了一身傷痕什麼都沒得到,所有人都愈發貧困,說一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也不為過。
可跟隨鷹揚將軍僅僅幾個月,破爛的衣服就都被淘汰,全身換上整齊的徵袍,人人盡穿黑袍玄甲,與鷹揚大軍完全無異。糧食更敞開了吃,除了不能浪費,絕對管飽。
有這種待遇,那大家為什麼要回去忍飢受凍?忠心追隨護匈奴中郎將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除了這支疑惑的大軍外,另外還有一支人數兩千的雁門軍兵,統領這支軍隊的則是雁門太守之子郭淮。
這位曹魏名將,張瑞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讓他統率這支軍隊駐守在波縣,同中郎將段文所部精銳步騎萬人一同守衛大軍如山似海的糧秣輜重。
一同駐紮在波縣的還有楊鳳麾下兩萬黑山軍與一路投效的各路豪傑的部曲,共計上萬人。
段文正在以《武經總要》的草案訓練這批烏合之眾,既為了提高這支偏師的戰鬥力,也為了實踐理論,改進完善。
剩下的四千精銳則跟隨張瑞駐紮在了河陽縣縣城中。
河內太守王匡則駐兵在平皋縣。與平皋一河之隔的南方就是成皋,那裡將是酸棗聯軍勢在必得之地。
這位河內太守在楊鳳參與會盟後就已經察覺到了,當初攻略河內西部六縣的必然不是黑山軍,而是鷹揚將軍府的精銳軍兵。
所以對張瑞抱有了極大的成見,雖然參與會盟,但並不與張瑞合師,而是自行駐紮一地,等待冀州、幽州的聯軍。
不過這位河內郡太守之前一直從事武職,在治郡方面一塌糊塗。
跟歷史上一樣,他為了樹立權威,穩固河內郡,便派幾名讀書人到郡縣中暗中觀察官民的行為。
只要發現有人犯罪,就立即押入牢房,嚴刑拷問。這些嫌犯必須拿出錢財或物資才可以抵罪,否則就要與其宗族一同處刑。
這導致整個河內怨聲載道,許多世族甚至求助到了張瑞這裡。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