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河內上演的一幕具有極強的諷刺性。

匪寇出身的鷹揚將軍,師出無名,強佔了河內西部郡縣,卻對百姓秋毫無犯。

而自身為海內名士,具有朝廷任命的河內太守卻嚴刑酷法,盤剝郡內豪族。

要知道年少的王匡一直與蔡邕交好,以仗義疏財而聞名天下。

歷史上常林曾給王匡的同鄉胡母彪去信說:“王府君憑著文武高才,出任河內太守。鄙郡山河相繞、土地遼闊,百姓富足,又有賢能無數,可以任憑驅使。希望王府君能聚河內之人和,施恩於百姓,從而匡扶漢室。”

可如今歷史顯然進入了岔路,這位與楊俊、杜襲、趙儼、裴潛並傳的曹魏名臣常林,並未去信給王匡同鄉,而是躬身拜見在張瑞面前。

說道:“某之叔父因掌摑一名門客而被王府君關押入獄,嚴刑拷打。常氏惶恐,不知要王府君欲索求錢財多少。某冒昧拜求鷹揚將軍,濟我常氏之難。”

張瑞不徐不緩的喝了一口清茶。習慣性的伸手,卻什麼糕點也沒有抓起。

不由的感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自從府中有了洛神這位小蘿莉,每次一伸手就有各種口味清新的糕點,讓張瑞都習慣了這種愜意的生活。

如今征戰在外,只有一杯清茶聊以解乏,忽然間還有些不太適應,有些懷念小蘿莉的體貼入微。

便嘆了口氣,放下茶杯,問道:“爾識楊俊、張範否?”

常林臉色微白,已知曉張瑞言下之意。

楊俊、張範皆心慕鷹揚將軍開科考之德政,主動前往太原參與科考,皆已過初試,如今已經算是鷹揚將軍麾下之臣。

因此,河內太守王匡的手下在選擇勒索的世族時本能的畏懼,從而繞過了楊氏、張氏。

尤其張氏乃世代官宦之家,張範祖父曾官至太尉,家族鉅富,太傅袁隗想讓女兒做張範的妻子,張範都婉辭不受。其家財足抵普通豪強十餘家,是王匡勒索錢財絕不可能錯過的物件。

但因為其族中優秀子弟效力於鷹揚將軍府中,王匡便不敢加害。

鷹揚將軍此問的言下之意,便是點明常氏今朝有此牢獄之災,便是因為當初猶豫不決並未派出族內子弟前往太原參與科考。

既然當初不主動投效,今朝鷹揚將軍又有何義務搭救?

常林深深的彎腰行躬拜大禮,說道:“某曾聞楊季才,張公儀皆河內之才俊,平恆貞幹,高雅奇偉,其報考幕府,必能脫穎而出。然某自知,才疏博淺,恐不能透過科考選拔,是故未曾前往晉陽。如今得見將軍,方知英雄在北,願託付常氏於將軍庇護之下。”

張瑞被常林的說法逗笑。

好一個唯恐不過科考的常林。

要不是自己知道這傢伙與裴潛齊名並傳,差點就信了他的花言巧語。

但關於常氏投效,張瑞還是樂見其成的。這對鷹揚將軍府跟常氏都是一件利好之事。

對常氏而言,自然是免除了家破人亡。自古名言滅門的刺史,破家的縣令。常氏如今被太守王匡盯上,不傾家蕩產去贖罪,全族都要被牽連。投效鷹揚將軍至少能保全家族平安。

而對鷹揚將軍府而言,這更是吸引整個河內才俊投靠的契機。河內太守王匡盤剝百姓,橫徵暴斂。但鷹揚將軍秋毫無犯,反倒會庇護投效的家族安全。

這麼鮮明的對比,世族、豪強將會立即用腳投票。

就如常林所說,河內山河相繞、百姓富足,多達十八縣,是鼎鼎有名的三河騎士家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