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宣告天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皇帝經過尚書檯向天下郡國發布的勤王之令。由董卓派出的議郎私藏,帶給了鷹揚將軍。
以董卓之貪殘暴虐,夜宿龍床,穢亂後宮,廢立皇帝,鴆殺太后,把持朝堂等種種惡行,有這種清君側的詔令也合情合理。
有了這種得到天下認可的勤王詔令,此次興兵討伐董卓,必然會與歷史上的群雄討董會有極大不同。
不單單歷史上那些膽大妄為的野心家會以下叛上,甚至一些真正忠於大漢的官員也會起兵勤王。
而且有這份詔令在,會令討董聯軍佔據極大的道義優勢。
因為張瑞此番打出的清君側口號與歷史上的關東討董有著極大的不同。
歷史上東郡太守橋瑁率先偽造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政府,陳述董卓罪惡,呼籲各地起兵反董,恢復劉辯的帝位。
他們的主張是恢復劉辯帝位。
所以在諸侯酸棗會盟時,臧洪登壇盟誓,喊出的口號是:“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結果,董卓立即派李儒將弘農王劉辯鴆殺,以斷絕關東聯軍的政治企圖,使關東聯軍失去了道義上的合法性。
沒辦法,後來袁紹只得在河內重新登壇盟誓。紹合冀州十郡守相,眾數十萬,登壇歃血。
盟誓中便改了誓詞,指責董卓的罪行就增加了一條,戮殺弘農,提挈幼主。這裡的幼主指的便是漢獻帝。
誓詞的收尾提出目標:“凡我同盟之後,畢力致命,以伐兇醜,同獎王室,翼戴天子。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墜其師(有違此誓,神明就發怒顯威,拿隕石砸死他們的部隊),無克祚國!”
此時的政治主張便改成了“同獎王室,翼戴天子”。
一次舉兵,兩次盟誓,導致天下英雄對關東聯軍的動機抱有極大的懷疑。甚至在酸棗會盟的各路諸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結果河內聯軍、南陽聯軍都與董卓連番大戰,但酸棗聯軍就只能成天投壺行酒,逡巡不前。
張瑞早已打定主意要首倡義兵,便是要趕在東郡太守橋瑁之前傳檄天下郡國。
以清君側的名義,將各地諸侯召集起來,聯合討董。
要知道,下定決心起兵、以下叛上,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歷史上關東諸侯有膽量起兵造反,卻不肯進軍西向,如果說是畏懼董卓,這在邏輯上很難自洽。因為最考驗勇氣的便是時局未定時,拼上全家老少的性命,下定決心起兵叛亂。他們既然敢起兵,肯定不存在畏懼董卓的心態。
究其根本,還是關東聯軍沒有了明確的目標。
起兵是為了恢復劉辯的帝位,結果劉辯死了,董卓逃了。那大家不喝酒,應該做什麼?
聯軍不缺兵力、不缺糧草,缺少的只是一個明確的目標。
如今張瑞便給他們設定了一個“清君側”的最終目的。
有皇帝詔令,爾等自詡朝堂忠臣,總不能坐視皇帝深處水深火熱之中吧?
隨後張瑞語氣堅決的宣告道:“正式昭告天下!鷹揚將軍府將履行皇命,靖難討賊。首倡義師,為天下先。廣宣恩信,檄文所至,州郡當各整戎馬,陳兵待發,並匡社稷!”
眾人立即起身,意氣風發的吼道:“追隨主公,靖難討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