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坐居三獨(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著一個個誇張的資料,張瑞氣急反笑。
隨手把名冊仍在三人低垂的腦袋面前。紙張嘩啦作響,聽起來異常刺耳。
“取士三千人,近兩百人舞弊!孤要爾等督郵何用?”隨即張瑞義憤填膺的說道:“爾等不能善督察之事。上有負孤之託付與殷望,下有愧於科考公正與學子信任。三人盡皆免職!”
三人只感覺死裡逃生,紛紛舒了口氣,連忙叩首拜謝。
緊接著便聽到主公殺氣凜然的聲音:“凡官員中參與舞弊者,皆腰斬棄市!學子成績作假者,盡皆罷黜,終生禁止參與科考,不允納入軍籍!”
郗慮擔憂的說道:“主公,如此聲張,恐會因大規模舞弊而有損科考名聲。”
這便是典型的儒家愚民思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漢室官府威嚴盡喪,便是因為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貪汙腐敗、徇私枉法都已經是人盡皆知了。卻仍然要將百姓當愚民糊弄,矢口否認。
殊不知官府自以為冠冕堂皇的話,在百姓眼中毫無可信度。最終非但瞞不過百姓,反倒令官府威信全無。
結果是百姓寧願相信敵國的流言,相信清談名流的信口開河,也不肯相信官府的官方告示。
張瑞有言出必信的美譽,太原又有律法森嚴的威信,斷然不會為了幾名貪官汙吏而折損官府權威。
便冷冷的問道:“裝作無事便不影響科考名聲?天下人並不眼瞎!百姓才是真正的慧眼如炬。”
“況且制度初創,有瑕疵不足為奇。此時需要的便是改進的決心,與監督百官的勇氣!”
最後一句,張瑞刻意加強了語氣。
如果眼前三人有心,結合此番三人全部被免職的境遇,便能猜出張瑞真正的意圖。
其實這大規模的舞弊未嘗沒有張瑞冷眼旁觀的結果。
機緣巧合,張瑞在科考之前便知曉了有人意圖舞弊。
但張瑞並沒有立即通知督郵去督察屬官。那樣的結果最多是避免了這一屆科考的舞弊,之後的科考便難以預防。
所以張瑞寧肯忍受有人舞弊的代價,科考過後進行大舉清算。也要讓百官認識到監察的重要性,從而推進監察制度的順利建設。
一項制度,如果從上到下所有官員都覺得合情合理,內心擁護,必然能快速普及成型。
而作為提出監察制度的人選,沒有人比眼前三個被免職的督郵更加合適。
作為督郵,他們愧對主公殷望,沒能監察好百官。
那麼提出一項更加完善的監察制度就顯得合情合理。
張瑞並沒有賈詡那種近乎妖孽的智謀,但為了這一刻,日思夜想,足足籌劃了數十天。
就看誰能猜中張瑞的苦心。
沉默中,傅巽握緊拳頭,鼓足勇氣,微微抬頭,正好迎上張瑞期待的目光。
下一刻思緒急轉,心中的想法被印證。
主公面容平靜,這與將三名督郵全部免職的雷霆之怒完全不符。
果然三名督郵被免職完全不是因為主公的憤怒。
可主公又面對三名被免職的督郵,重申改進的決心與監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