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刀能抵三百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今天下亂相越來越明顯,糧價也節節攀升,三十萬石糧食已是價格不菲。用兩千石的大船裝載,亦需要一百五十艘。
除了三十萬石糧食,還有丹陽兵千人,匠人千人。
丹陽兵是漢末赫赫有名的精兵,歷史上何進、曹操、劉備都曾到丹陽募兵。其戰力剽悍,不弱於張瑞手下的三河騎士。
當然,鷹揚將軍府精兵悍將無數,其實對區區千名丹陽兵並不是特別看重。
但巧匠千人,就不同了。
如今河東、太原工商業發達,最需要的便是這種技藝嫻熟的工人。千名工匠的到來,能生產出大量的財富,而且是源源不斷的產出。
都是地位尊崇的諸侯,斤斤計較、討價劃價會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陶謙給出的條件足夠優厚,張瑞便大方從容的說道:“陶使君慷慨,此番交易,便如此約定。”
只有雙方實力平等,才有公平交易的可能。此次的三千匹戰馬才是正常價格。當初命懸於張燕一念之間,以千匹戰馬為資,只換了一萬石糧食,剩下的全當做了買命錢。實力失衡有多嚴重,交易的差價就會有多大。因為需要用這份差價來彌補實力的差距,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交易公平的體現。
糜芳拱手拜謝。臨行前,張瑞說道:“來而不往非禮也。陶使君慷慨相贈,孤亦有所回饋。太原盛產鹽鐵。便贈與陶使君鹽五千石,新式橫刀一千把。替孤轉達陶使君,徐州欲招兵買馬,孤非但可提供戰馬,甲具兵刃亦可交易。”
軍械貿易,當然要有所展示。
糜芳親手拔出寒光凜冽的橫刀,對著試驗的皮甲揮砍三刀,皮甲與木靶應聲斷成數截。
長刀的鋒利震驚的糜芳臉色大變,激動的問道:“這千把橫刀可是盡皆鋒利如此?”
張瑞笑著點頭,說道:“有此利器,想必能使徐州大軍如虎添翼,戰力再上新高。”
糜芳拱手,陰鷙的神情帶一絲潮紅,問道:“請問將軍,我糜氏是否能購此利器?”
“當然。糜氏有徐半州之稱,與陶使君待遇一般無二。”
糜芳拜謝,說道:“不知這橫刀作價幾何?”
有人教育過張瑞,做人要乘十!
尤其涉及到利潤豐厚的軍械交易,如果不乘十,簡直枉為人子!
“一刀抵糧百石。”
糜芳倒吸了口冷氣,怎麼不去搶!
一把刀換一百石糧食。一千把刀就是十萬石糧食。
糧食十萬石!
足夠五萬大軍敞開吃一個月了。
張瑞從容一笑,這就叫做壟斷。沒辦法,灌鋼法與宿鐵刀,就只太原有此技術。
有水利鍛造為助力,打造一把橫刀的成本微乎其微。
但因為這麼鋒利的長刀,天下間就只有鷹揚將軍府能產出。所以一把制式橫刀,張瑞敢賣出百鍊刀的的價格。
“此刀無論韌性、鋼度還是鋒利都在百鍊刀之上,然天下諸侯有人能得百鍊刀千把否?”
百鍊刀有多難鍛造?歷史上曹操命有司製作寶刀五把,耗時整整三年。
那還是曹操統一北方以後的事情,如今群雄並起,天下諸侯誰也不可能有上千把百鍊刀。
一旦徐州軍隊配備此刀,在正面對決的戰場上就能佔據極大優勢,勝率至少增加兩成。
有些事一旦換個角度想,就容易接受許多。
糜芳此刻便成功說服自己,就當是買了上千把百鍊刀。
乃說道:“我糜氏此番運糧而來足有十餘萬石,便不置換鹽引,皆改換此刀。”
“可。稍後比曹會與爾交接。”
待糜芳離去,府內文武傳來一陣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