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雖然地處京畿,但暴雨導致黃河暴漲,對南岸洛陽的訊息並不靈通。

袁渙不得不詳細為府中眾人講述洛陽城內發生的驚天鉅變,說道:“本月大將軍何進欲徹底剷除宦官。卻事有不密,為宦官所知。趁其面見太后時,在內庭發難。按軍制,禁軍不得擅入內庭。大將軍孤身被宦官所殺……”

聽袁渙娓娓道來京中政變,張瑞一忍再忍,實在忍不住,最後只能以喝茶掩飾笑意。

那能叫事有不密?袁紹一直慫恿何進將宦官斬盡殺絕,嚷嚷的天下皆知。就差在宦官耳邊大喊,大將軍何進要將你們斬盡殺絕了。

為此宦官都已經投降了,集體放棄了握有軍權的上軍校尉蹇碩。十常侍甚至將蹇碩寫的密謀信都送給大將軍何進看了,軍權盡送給何進。

皇帝這時候還小,手中沒有任何權利。軍權盡在何進手中,政治上何進還掌握了尚書檯。可以說何進此時軍政在握,權力之大,已達帝國頂峰,同後來拜司空、錄尚書事的曹操沒有任何區別。皇帝跟他一比什麼都不是,就只能充當傀儡。

宦官是真的認慫了,除了抱緊何太后大腿,沒有任何反抗的想法。不斷給何進送禮,暗示何進別恩將仇報。畢竟何太后當初能上位,可是少不了宦官的功勞。

此時真的像曹操所言,何進要想誅殺宦官,遣一獄卒便足以。

但何進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反正張瑞是猜不出來他在想什麼。太后雖然反對誅殺宦官,那也是你親妹妹啊。面對他親妹妹,這位絕對統一戰線上的骨肉親人。他能想一出召集外軍,以脅迫太后的做法。

透過召集董卓、丁原等外軍入城,來脅迫太后同意誅殺宦官。

這可真是親者痛,仇者快。也不知道他妹妹看見這個蠢貨,是什麼心情。

到這裡問題也不大。何進有禁軍在手,還是能鎮得住董卓、丁原這些魑魅魍魎。他不同意,派種卲攔住董卓怒斥,董卓還真不敢強勢進京。

但這位大將軍之前還不敢進宮,怕被殺害,為此甚至連靈帝的葬禮都不想舉辦。事到臨頭了,卻就那麼大咧咧的孤身走入禁中。

這裡是何進唯一掌握不了的地方。哪怕何進盡掌天下軍權,但按祖制,衛軍不得進入禁中。

這裡是婦人、小黃門和中常侍們等宦官呆的地方。

然後何進就這麼大咧咧的跟太后講自己要將投降的宦官斬盡殺絕。

門外的宦官聽到“密談”,被逼到絕路,手中沒有兵權,就自己動手,幾十名宦官親自動手殺了何進。

堂堂一代大將軍,手中精兵無數,來不及發揮,就被幾個無兵無權的宦官打死在皇宮之中。

何進一死,袁紹、袁術就徹底無法無天了。

漢室威嚴、帝國法度、皇帝權威盡皆被袁家踩在腳下,就這麼明晃晃的帶著軍隊,殺入皇宮。漢靈帝劉宏沒被氣的從棺材裡爬出來,那都是因為牛頓把棺材板壓的嚴實。

至於後面皇帝都被宦官劫持,逃離洛陽了。是董卓在郊外找到了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率軍護衛皇帝返回洛陽。

就這種情況,實在是很難讓天下英雄對大漢還有什麼敬畏可言。

聽袁渙說到這裡,眾人盡皆訝然,這麼看來袁氏應該是取得了這場政變的最終勝利。

外戚、宦官同歸於盡,袁紹為司隸校尉,掌控整個司隸京畿。袁術為虎賁中郎將執掌禁軍。太傅袁隗是唯一存活的輔政大臣,名正言順的執掌尚書檯,

可以說整個大漢朝堂都落入了袁隗手中,只要他透過尚書檯釋出詔令,派親信穩住何進部下,那麼士族將迎來最高光的時刻。一掃外戚、宦官等各方勢力,由士族徹底把控朝堂。他袁隗將一躍成為天下士族領袖,受所有士人的狂熱吹捧。

連普通人都能一眼看清的局勢,袁隗這種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怎麼可能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