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鷹揚將軍府(第1/2頁)
章節報錯
處理完張遼、張白騎這對冤家,張瑞再次將目光看向裴俊。
要知道還有一位將軍被自己寄予厚望,當做軍神種子來培養的!
期望他能成為自己的衛青。
真的只是單純的期望他能成為一代軍神,絕不承認自己在覬覦人家的妹妹。
於是張瑞問道:“趙雲功勳如何?”
裴俊在功勳冊裡往後翻了許久,才找到趙雲一頁,說道:“翊軍校尉趙雲,首戰引鐵騎長途奔襲,一戰盡歿南境白波主力,以上陣上獲立即升遷為校尉。後大陽之戰,奮勇突強,推鋒陷陣,斬首數十,虜將三員。七月以來數次擊退大陽守軍,圍敵于堅城。功績不足以策勳升遷。”
大舅哥。不是我不給你升官,實在是你的資歷不夠華麗呀。
關於趙雲不得升遷,張瑞有所感慨,有時候能力真不是決定官職的主要原因。
趙雲之才是否足夠驚豔?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首戰引六百鐵騎長途奔襲,攻敵不備,一戰斬首數千人。不但驚豔了太原文武,更是令整個河東都見識到了太原大軍之驍勇。徹底堅定了河東豪傑相助建義中郎將大軍之心。
以少擊眾,斬獲無數,以上陣上獲,策勳立即升遷一級,為翊軍校尉。
但此戰之後,趙雲便一直受張瑞調遣,來回奔波,出現在各個重要的戰場上。
夾擊白波谷、陣戰牛輔麾下西涼軍、抵禦徐榮、圍困大陽。
絕不能說張瑞不重用趙雲,恰恰相反,張瑞對趙雲重視無比,每當有重要戰事,必然將趙雲調撥過去,作為取勝的最重要保證。
每逢硬戰、苦戰,趙雲總是出現在最危險、最緊迫的戰線上,以其絕世之驍勇,為張瑞開啟突破口,鎖定勝勢。
面對徐榮這種驍將,張瑞誰都不用,欽點了趙雲、賈詡過去應對。足見對趙雲之信眾。
也因此,趙雲一直沒有機會像張遼一樣獨當一面,去亂軍中開無雙,獲得陣斬白波主將這種風流軍功。
結果就導致現在的局面,趙雲最驚豔一戰,軍功已經令他升為校尉了。剩下的苦戰、血戰都沒有取得摧枯拉朽的戰績,不足以令他升為中郎將。
可見將領的成就,也跟主公如何呼叫息息相關。
如果聞喜一戰,張遼跟趙雲互換位置,恐怕趙雲也能殺穿敵軍,斬殺郭太,從而位居中郎將之職。
趙雲都沒資格晉升中郎將,那剩下的諸將就更不可能了。
張瑞便說道:“其餘將士皆論功封賞,不使任何有功將士有所缺憾!”
安排完武將,接下來就輪到文臣了。
開府以後,府內也要設立諸曹參軍事。
這方面最有名的當屬李世民的天策府,從最頂層長史、司馬到中層的從事中郎、主簿、記室,以及基層的功曹、兵曹、鎧曹等,詳盡可查。
理論上這是府兵制下,將軍府最完美的模板,但卻並不適用於張瑞。至少不適用於現在的鷹揚將軍府。
其中功曹、兵曹、鎧曹等跟河東、太原嚴重重疊。
雖然張瑞一直主張軍政分離,但現在的鷹揚將軍府的確不足以完全脫離兩郡的官吏支援。
首先一點就是官吏不足。新下的河東郡是一個領有二十縣的大郡。
郡縣主官還勉強夠用,諸曹有司卻多有缺額。
其次是兵曹、田曹、比曹各司業務多有牽連,不宜突然切割給將軍府。
思慮片刻,張瑞說道:“升審配為鷹揚將軍府長史,全權負責府中事務,組建諸曹有司,明確各司職責,逐漸與河東、太原政務分離。”
隨後張瑞對裴紹說道:“請裴主簿配合將軍府改制,從兵曹開始,共同商議如何分配權責。”
兵曹的牽連最多,如果歸郡中管,將軍府便不能明瞭全軍將士明細。
可如果兵曹歸將軍府管,又不利於郡縣徵收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