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冊封官職(第2/2頁)
章節報錯
呂布殺了丁原投靠董卓也不過被封為中郎將,其誅殺董卓以後也只是被封為奮武將軍。與鷹揚將軍同級,為雜號將軍。
關羽陣斬顏良,才被封為偏將軍。張飛直到擊破呂布才被曹操封為中郎將。
而最慘的莫過於孫權。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了,官渡之戰都打完了,孫權還得眼巴巴的上表曹操討一個討虜將軍的雜號將軍稱謂。以討虜將軍、開府、領會稽太守的名義總算是合法統治了東吳。不然總不能讓程普、黃蓋這些老臣一直當校尉吧?
於是張瑞對裴俊說道:“某欲冊封部下為中郎將,兵曹有司速速厘算功勳,推薦名額。”
關於人選,有幾個人是早已經定下了。
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張瑾。這位張府老臣,無兒無女,視張瑞如己出,刀架在脖子上都不可能背叛。
讓他掌控一支精銳軍隊,不求他建立怎樣的豐功偉業,只要能保持軍隊的忠心耿耿就足夠了。
哪怕前線戰事不利,張瑞慘敗。哪怕改革失敗,眾叛親離。至少還有一支軍隊如定海神針,穩守一片領地,對張瑞不離不棄。在亂世,沒什麼比這個更令人心安了。
所以裴儉幾乎是在開啟功勳名冊,裝模作樣的看了一眼後,立即就開口說道:“奮武校尉張瑾,計略周備,守境如山,為我全軍穩固後方,功冠全軍,宜早做封賞,為全軍表率。”
張瑞露出滿意的笑容,看向裴儉的目光裡露出幾許讚賞,說道:“晉升張瑾為奮武中郎將,贈蜀錦十匹,以為嘉獎。”
沒有增黃金、戰馬之類的東西,反倒是贈送蜀錦,才能凸顯出二人的親密關係。
哪有後輩給長輩贈黃金的?但後輩給長輩送衣服,就顯得很和睦。
隨後裴儉才開始真正檢驗戰功,對比良久,說道:“鷹揚校尉段文於孟縣血肉山河,死戰不退,抵禦呂布鐵騎,有穩固山河之功。後獻計火燒豪強連營,隨高順克滅黑山李大目。及河東之戰,乃四路進軍中唯一完成進軍目標的校尉。長期負責聞喜血戰,後又盡克匈奴全軍,功蓋眾將。”
功蓋眾將!裴俊說的很清楚,真正論軍功,為三軍之最者乃是大漢太尉段熲的族人——段文!
這也是一位跟漢室有血海深仇的將領,絕不會背叛張瑞重投漢室。張瑞便笑著說道:“晉升段文為建武中郎將,賞黃金百鎰。”
既然對方不會重投漢室,那自己就要給對方足夠的榮華富貴,以籠絡其心,令其相信只要跟隨自己就能享受榮華。
在軍功策勳方面,段文是沾了裴儉的光,若沒有最後他部下軍侯裴儉孤身震懾南匈奴王庭的舉動,段文很難做到功冠全軍。
至少高順的功勞便一直在段文之上。
果然隨後裴儉便說道:“揚武校尉高順,首戰克滅晉陽郡兵,定鼎山河社稷,次戰正面擊潰幷州精兵。後克豪強、滅黑山、攻城拔寨、歷經數十戰,無一敗績。入河東以來,戰則攻克戰取,守則不動如山,重整北境局勢,屢破河東大軍。堪稱驍勇善戰,所向披靡。”
“升高順為揚武中郎將,賞戰馬十匹,重鎧三套!”
高順歷史上在呂布麾下一直不受信重,身為中郎將,呂布卻連七百人都不捨得交給他。
這樣高順都能為呂布死節。
相比呂布,張瑞對高順可真是重用信賴,引以為腹心,又各種封賞。高順又怎麼會背叛張瑞?
此三人是張瑞早已內心定下的中郎將人選,皆是不會輕易背叛的重將。
兵曹內一時的軍功排名並不會對三人威信有任何影響。
在軍中,三人皆是中郎將,地位相等,並沒有任何區別。
除了這幾乎欽定的三人,剩下的人選才是張瑞好奇的。究竟誰會是下一名中郎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