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只有三千郡兵。為了襄助義舉,郭縕還是徵募了上千豪傑、遊俠。

最終派出兩千人的軍隊南下晉陽,聯合討董。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郭縕照顧張瑞,以二人私交為念。

政治人物的一切行動都是以利益為先,感情雖然重要,但通常情況下還是要稍微讓位。

事實上,這是郭縕判斷時局後,做出的利益抉擇。

量董卓之暴虐,已不得人心。觀鷹揚將軍所作所為,天下亂相已生。接下來豪傑並起,群雄逐鹿的野心家肯定不止張瑞一個。

這種亂世,漢室朝廷又怎會有閒暇關注雁門一個邊陲之地。

想要保住這一方土地的安寧,護衛數萬百姓的性命,僅靠雁門三千軍兵是完全不可能的。

必須找到一個強大的靠山。

環顧四周,還有比張瑞更合適的嗎?

郭縕從未見過像張瑞這麼仇視異族的將軍。

凡是胡虜,不降即死。絕無第二種可能。

如果將來胡虜流虐雁門,殘害百姓,鷹揚將軍必然不會袖手旁觀。

今朝雁門出兵兩千相助討伐董卓,明日鷹揚將軍說不定便會出兵兩萬相助雁門抵禦胡虜。

不得不說,雁門郡能遇到郭縕這種有決斷、有仁心的太守,的確是雁門軍民之福。

歷史上沒有張瑞坐鎮太原,整個雁門都不復為漢室所有,胡族為害,乃至雁門南方太原境內的陽曲縣,郭縕的家鄉,曹魏名將郭淮的故土,都被曹操放棄,徹底取消陽曲縣行政編制。

如今郭縕的決斷再明智不過。

天下紛亂已經開始顯現,能安定一方社稷者,必然為某位手握重兵的將軍。

在幷州,哪怕那些對張瑞抱有成見的豪強也認清了局勢,能安定黃河兩岸者,除鷹揚將軍外,再無他人。

作為雁門太守,郭縕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只有襄助鷹揚將軍義舉。

討賊之戰,勝則功成名就,享譽宇內。

若敗不過共通赴死而已。反正,若鷹揚大軍覆滅,雁門軍民早晚都要死於異族鐵蹄。

局面已經糜爛至此了,只有幫助鷹揚將軍贏得勝利,雁門才能在勝利中取償、求生,那還有何可猶豫的?

所以郭縕不但以自己聲名加盟,還派出了過半的軍隊鼎力相助。

這種鼎力相助對鷹揚大軍的軍心影響不可謂不大。

因為雁門即在太原正北方,若未加入討董聯軍,總是令人心有不安,擔憂對方會奉董卓之令,偷襲太原,造成鷹揚大軍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

而雁門軍兵加入義軍,太原便可盡起大軍南下,只管奮勇向南,殺進京畿。而無需倉皇北顧。

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對將士軍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羽敗走麥城的慘劇,不就是因為江陵失守,將士的家屬盡皆淪陷?

這方面,鷹揚將軍府必然會防微杜漸。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