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世平之後,過來的是一名身姿挺拔,雍容大方的雄壯青年。

很從容的行禮,說道:“東海朐縣糜竺,拜見鷹揚將軍。”

聞言張瑞眉頭一挑。

糜竺?

漢末與甄氏齊名的天下富商,以資助劉備而留名千古。

據史書記載糜竺雍容大方,善騎射,其本人更是蜀漢鼎鼎有名的安漢將軍,卻不知道為何在遊戲裡總是以文臣形象出現。

不過張瑞更好奇糜竺是怎麼做到家產鉅億,童僕過萬的。

就這種身家,糧草無數,部曲過萬,只要他願意,不用招兵就能成為一方軍閥。

張瑞坐擁河東、太原兩個盛產鹽鐵的郡國,府庫裡資金也沒有糜竺豐富,每個郡的府兵也就萬餘。

說糜竺富可敵國毫不誇張。像中山國、濟南國這種郡國絕對沒有糜竺富裕。

張瑞便笑著問道:“曾聞東海糜氏有糜半州之美名。徐州資產之半為糜氏所有。不知糜氏何以如此鉅富?”

糜竺拱手,回道:“此皆士人謬讚,不以為真。糜氏世代墾殖為業,聊以為生爾。”

世代墾殖倒是跟史書上記載的一樣。

說他們糜氏世代開墾荒田,張瑞是不信的。換句話說,他們糜氏一族世代以收購土地為根本。畢竟收購了其他人的良田,對糜氏也算是開拓了新的荒田嘛。

所以史書記載的糜氏世代墾殖、童僕過萬、家產鉅億,是指糜竺這傢伙是個大地主?

糜半州的稱號有些誇張,不可能徐州一半的土地都是糜家的。但也能佐證糜竺家裡的確是以墾殖為業,廣蓄良田。

良田廣袤、童僕過萬,又生逢亂世,糧價節節攀升,可不是資產鉅億?

隨後張瑞問道:“青州黃巾復起,徐州可得安寧?”

“陶使君擊黃巾,大破走之,海內是震,境內晏然,四方流民歸之。又表薦下邳名士陳登為典農校尉,于徐州境內屯田。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四海豐碩,粳稻豐積。”

聽聞糜竺之言,眾人紛紛讚歎,徐州刺史陶謙亦算是亂世梟雄了。

僅看這番表現,徐州在將來必定為霸業之基。

不過張瑞對陶謙不感興趣。因為這傢伙打打黃巾,戰力還能一看。遇到魏武揚鞭,就只能一敗再敗,四處求援。都愧對他手中那麼多精銳丹陽兵。

倒是糜竺所言,徐州豐收令張瑞頗為意動。

陳登是赫赫有名的能臣了。早在劉備入主徐州之前,就高居典農校尉,以其才能屯田數年,粳稻豐積也的確是明載史冊。

張瑞便問道:“義士來我太原,可有義舉?”

糜竺拱手,說道:“久聞鷹揚將軍開鹽鐵之利以增民富,糜氏願盡徐州糧草之利,以換取太原鹽引。”

有人願意往太原運糧,那張瑞自然歡迎之至。

鹽引開中法再立奇功。

只是如今漢室離亂之相已成,遠行州郡無比危險。

要押送數以十萬計的糧草,橫跨數州,已經不太可能了。

冀州還算平靜,沒有出名的叛亂,只黑山軍偶爾流竄,甄氏要往太原送糧都屢次請求鷹揚將軍府派鐵騎護衛。

但糜氏絕無此待遇。張瑞不可能派數千鐵騎遠行上千裡,橫跨數州,只為護送十幾萬石糧食來太原。

對此張瑞問道:“然糜氏打算如何將糧運抵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