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聚眾成勢(為我煌哥的萬賞加更)(第3/3頁)
章節報錯
又背叛故主,以下叛上,犯了士人的忌諱。
所以為天下士人所不容,群雄討董不過是士人階層與董卓個人的戰爭,只不過被冠上了家國大義。
基於這種判斷,張瑞相信王柔乃至王家,不會自絕於幷州士族。
至於猜錯了?
猜錯就猜錯唄。護匈奴中郎將又不會調轉矛頭幫董卓來打太原。
西河使者離去後,張瑞緊接著便接見了太原使者。來人是太原太守蓋勳的幕僚傅巽。
傅巽在歷史上出了名的知人善鑑,曾經品評裴潛、龐統,又與蒯越一同勸劉琮投降曹操。
這是個很會審時度勢的人。
張瑞便問道:“鷹揚將軍府欲首倡義兵,討伐董卓。蓋府君可願共襄義舉?”
蓋勳歷史上敢直接寫信罵董卓不得好死,董卓卻忌憚他聲名,不敢加害。
這種英豪是不會畏懼董卓的,傅巽當即回道:“若鷹揚將軍高舉義旗,蓋府君願助將軍一臂之力。”
張瑞目光堅定,望向山河遠方。
不知道在其他州郡,是否也有豪傑在做同樣的事情。
幽閉的密室,搖曳的燭光,密謀的雙方,與重重握在一起的手掌。
最終勾連成一方共同舉兵的聯盟!
隨後張瑞又接見了雁門和上黨的使者,郭縕、楊鳳都表示願助張瑞一臂之力。
千萬不要小瞧這些勢力的影響。
雖然他們的戰鬥力不值一提。
但在造勢方便卻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若張瑞一人起兵,那天下都會覺得這是一支勢單力孤的叛軍。
但若是鷹揚將軍、護匈奴中郎將、黑山校尉、河東太守、太原太守、雁門太守同時起兵。
那對天下的震動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一種名為勢的東西將立即形成。即所謂的聚眾成勢,天下大勢。
首當其衝的,董卓就會驚懼。懷疑叛亂風起雲湧,河北大勢已去。
所謂的華夏是震,由此產生!
若張瑞孤身一人,哪怕再將兵力翻一倍,興兵六萬,也造不成這種局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