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徐晃投效(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戰線的最南端的董卓收到使者回復後,大發雷霆。粗魯的涼州俚語罵了足足一刻鐘,隨後全軍立即開拔,遠離河東,向洛陽進軍。
三天後,黃河氾濫,水淹弘農。
次日,董卓、張瑞同時收到汛情。
二人不約而同的感慨董卓氣運之佳與張瑞之不幸。
若是沒有張瑞的恫嚇,董卓絕不會輕易班師,說不定真的會被黃河淹沒。
不過張瑞對自己的倒黴運氣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同是叛亂,白波、黑山、匈奴叛軍為禍一個比一個大,但幷州刺史府就硬是不管不顧,將大軍調到孟縣來針對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蟊賊了!
同是打擊豪強,公孫度野蠻粗暴的就輕鬆誅殺上百戶豪強。到張瑞這裡哪怕恩威並濟,豪強還是舉郡皆反。
那麼多倒黴事都熬過來了,還差董卓這一次?
只要實力足夠,倒黴之事皆可強勢碾壓過去。
敵軍來犯,便殺得敵軍肝膽俱裂,不敢北顧。豪強叛亂,就分而治之,徹底平定。
董卓能躲過洪水,下次便派鐵騎去將他亂刀砍死。
所以張瑞聽聞以後,心中連一點波瀾都沒掀起,就將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
在戰線的最北端,密密麻麻的白波匪寇擁擠在大營內,所有人都臉色灰暗,全身瘦骨嶙峋。縱然人山人海卻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毫無生氣,彷彿遊蕩在人間的行屍走肉,像極了傳說中地獄裡的亡魂。
事實上這些人與亡魂的也就只剩幾天的差距了。
在大營邊緣的一頂帳篷裡,有四人相對而坐,其中三人雖然以灰抹臉,但偶爾有空隙露出的地方還是能看見紅潤的光澤。
三人正是太原從事掾王羽、楊縣戶曹史賀權及一名徐晃族人。
而與三人相對而坐的則是曾經賜予太原大軍一場恥辱慘敗的驍將徐晃。
只是這位功勳卓著的名將如今卻面龐枯瘦,眼窩深陷,彷彿皮包骨頭的骷髏。
王羽坦言道:“公明,爾等敗局已定,難擋大勢!”
徐晃頗為疲憊,不甘的說道:“恨楊奉當初不聽某建言,嚴守縣城。卻三軍齊發,滿心只想一戰攻入太原劫掠。否則何至於落得如此困境!”
王羽嘴角上揚,這倒是個好兆頭,看來不需要自己再白費口舌,講解大勢了。
徐晃既然也認同白波軍敗局已定,那就可以繼續下面的環節。隨即王羽從懷中取出一枚銅印與一封文書。對徐晃說道:“吾主建義中郎將仰慕公明之將才,特命吾前來舉公明為昭武校尉!”
徐晃沉默片刻,說道:“某曾屠戮太原將士數以千計,難道張將軍不以為意?”
王羽知道徐晃這是擔憂投降以後會被秋後算賬。但舌燦蓮花,巧舌如簧這方面可是王羽最擅長的。不然主公也不會委任自己過來說服徐晃!
當即,王羽笑著說道:“吾主有天下之志,常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我太原將士雖有折損,但彼時各為其主,吾主不會在意。若張將軍有懷恨之心,只需圍困白波于堅城之間,坐視爾等餓死營中即可。又怎會令某前來舉公明為校尉?如此豈非作繭自縛,多此一舉?”
徐晃未曾聞王羽善辯之名,一席話後,只覺對方所言頗為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