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上黨紛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東郡境內,雖然大雨傾盆,冷風呼嘯。
但依舊熄滅不了各方勢力心中的燥熱。
自月中張瑞宣示政令以後,整個河東四面八方忙的不可開交。
豪傑義士頻頻勾連,共舉大事。
白波賊逐漸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小股的白波賊紛紛主動向各地縣府投降。
實在是不得不如此。向縣府投降至少能保住一條性命。若是被豪傑義士們抓住,那些報仇雪恨的百姓能讓被俘虜的賊寇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河東所屬,無縣不徵,無處不戰!
俊傑、豪強紛紛領兵走出塢堡,主動襲擊散落在外的白波賊寇。
淪陷的縣城紛紛爰舉義旗,重奪縣城,投效郡府。
自月中至月末,已有四縣豪強、軍兵暴起發難,奪回了縣城。
河東二十縣,張瑞已掌握了十七縣。只剩下了安邑、聞喜與大陽三縣。
但壞處也不是沒有,一向散亂如沙的白波賊寇紛紛彙集於郭太麾下。
在聞喜縣境內的白波賊多達六萬餘人。
六萬白波賊為害之重令人髮指。整個聞喜縣幾乎成為鬼蜮,方圓數百里,除了雙方大軍,再也見不到一個活人。
百姓紛紛逃離故土,良田成片被荒蕪。
萬幸白波軍是一群烏合之眾,行動臃腫不便。少數騎兵又被太原大軍牽制,不能追殺百姓。
所以才有一千戶難民成功逃離。
死難者難以計數,郡戶曹估計要超過三千戶。
僅一場戰役,死難百姓便超過全縣之泰半。
漢末兵禍連年對百姓傷害之深可略見一二。
更加不幸的是,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不敢再繼續劫掠河東百姓,選擇了與白波賊合流。數千漢末戰力超群的匈奴突騎加入了叛軍隊伍。
負責對峙的段文壓力極大,屢次三番的請求增兵。若非天降暴雨,段文所部三千人要抵禦這六萬大軍與數千鐵騎,早已堅持不住了。
張瑞則是親自批覆,遣使嚴詞厲語,釋出軍令,讓段文務必堅守陣線,決不允許潰退,否則軍法鐵律,嚴懲不赦!
同時絞盡腦汁的為他增加援軍。從各個戰線抽調了一千人到聞喜增援。
事實上張瑞的壓力一點也不比白波軍統帥郭太稍弱。
在戰線的最北端,高順、王凌圍困楊奉、胡才於介休、蒲子兩縣之間。雙方對峙,無日不戰。
在平陽,張瑞親自統軍猛攻白波谷。這裡是白波軍起兵之處,亦是汾水要道,裡面囤積了白波軍起兵以來劫掠的大部分糧草物資。
攻佔此地,既能打擊白波軍士氣。亦可連通南北,使段文所部再無後顧之憂。
在聞喜,雙發主力打得昏天暗地,血肉山河。
在戰線的最南端,賈詡、趙雲正率軍困大陽,溝塹水渠繞城三匝。
雙發此刻就是在比拼意志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