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最後通牒(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漢朝堂竟昏聵腐朽至此!
朝堂袞袞諸公究竟在想些什麼?
張瑞嗤笑一聲,道:“朝堂顯貴盡是些尸位素餐之人,郡縣中又橫徵暴斂,砥柱重將又擁兵自重,這大漢朝廷還能維持幾天?”
這席話主要是為了給衛覬打氣。
若朝堂崩潰,天下群雄並起,建義中郎將府未嘗不能定鼎中原,如今麾下文武,將來便是從龍之臣,進而執掌朝堂。
張瑞話音剛落,屋內的眾人呼吸紛紛有些沉重。
隨後張瑞笑著拍了拍手掌,將眾人思緒拉回現實,笑道:“朝堂諸公尸位素餐,吾等何必為肉食者鄙?只管做好當下即可。大陽縣如今形勢如何?”
衛覬呼吸沉重,努力抑制住心中的激動澎湃,為張瑞解釋道:“董卓在澠池為種卲所阻,便駐軍於此。輜重糧草尚留於大陽,其部將正在大陽劫掠百姓以補充軍資。”
眾人將目光看向澠池,發現澠池與大陽接壤,便在東垣縣的最南端。
張瑞則憤怒的以拳錘案。
董卓這個混蛋!
他手下軍隊一向軍紀糜爛。
堂堂大漢官軍不思保疆衛國,卻幹盡了劫掠百姓的事情。
史書記載董卓執掌中樞朝堂後,曾派兵至陽城,將正在舉辦“二月社”集會的百姓屠殺,把車上的財物拉走,裝上搶來的婦女,把人頭系在車轅上,對外宣稱是剿滅叛賊得勝歸來,歡呼高歌的返回洛陽,把劫掠來的女人分給士兵。
這種滅絕人性的勾當,也只有董卓才幹得出來。
張瑞氣憤不已,一臉殺氣的說道:“以河東郡府的名義傳檄給大陽縣,令其即刻歸還百姓財物,撤離河東領地。接信之日,即最後通牒!三日不撤,某便親提大軍,殺盡彼輩滅絕人性的悍匪。”
衛覬大驚失色。
怎會導致如此?
自己提議乃是謹防董卓亂軍。穩健掃蕩白波匪寇。
怎麼會導致主公忽然與董卓亂軍一決生死。
董卓大軍雖然軍紀糜爛,但皆是百戰餘生的老兵,非白波賊那種烏合之眾可比。
如今雙方交惡,生死相對,豈不耽誤了主公掃蕩河東?
審配亦勸道:“主公,如今四部軍兵平定河東,勝勢已成。何不稍微忍耐,待全據河東之後再與董卓所部一決雌雄?”
張瑞滿臉殺氣,斷然拒絕,說道:“某亦知全據河東方為穩妥。然有些事情,乃是人心,是底線。今日吾能因為穩妥而無視大陽百姓生死,將來便有一日吾能因某些事,而失去底線。”
“救世濟民不等二刻!某在大漢活此一世,便必須有所作為!斷然不能坐視百姓深受苦難而冷眼旁觀!否則某良心終生有愧!即刻傳檄大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