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昭身後是一片殘破,屍山血海。而張遼身後則是大軍嚴整,一片清明。

這鮮明的反差,讓圍觀的每一個人都不禁心生異念。究竟是誰在為亂,誰在為治。

是否豪強起兵造就了這殘破、混亂的一幕。

而被稱之為賊的孟縣眾人卻一直在努力維持太原的和平寧靜。

雙方究竟誰是誰非?

即便是聚眾起兵的郭安都心中難以平靜。

張遼駐馬,對著郝昭說道:“自天明以來。其他營壘皆白旗高懸,斥候來此刺探者絡繹不絕!”

郝昭臉色微變。

斥候絡繹不絕,卻未有任何援軍!

敵軍計策已然生效!

賊子並未一味強硬,適度釋放虛假善意,卻亦未曾卑躬屈膝。

剛柔並濟,就壓迫得那些心志不堅的豪強,再不敢主動出擊。

彼輩便可從容應對營內主力。若主營失守,一群各自為戰的豪強還不是被隨意拿捏?

“如今爾輩軍營殘破,士卒疲敝!某主仁德,不願多造殺戮。諸位解甲來降者吾等以禮待之。若冥頑不靈,大軍所至,皆化為齏粉。”

大營內並非只有郝昭、郭安二人部曲。

其他亦有十數名豪強在此,紛紛叫苦不迭。若昨日亦似其他豪強一般懸掛白旗,如何會有今日窘境。

不由便想起王羽所說,若退出戰事,孟縣賊子定秋毫無犯。便漸有人舉起白旗,離開營壘。

張瑞在遠方負手而立,望著豪強部曲繳納的武器、鎧甲堆積如山。

不得不感慨,這世界還是自欺欺人者多。

若是後世,即使那些從未踏足戰場的宅男也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怎能輕信敵言,繳納武器?

萬一對手變卦,自己豈不是任人魚肉?

可真當直面死亡危險時,這些豪強面卻又一廂情願的選擇相信對手會信守承諾。

歷史總是這般重回反覆。

王昶的計策意外的好用。說客動動嘴,卻堪比大軍血戰數陣。

張瑞甚至有些猶豫,要不要將其調入軍中。

不過想來孟縣不缺良將,卻急需文臣,便熄了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