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試行科考(第1/3頁)
章節報錯
麾下能臣猛將都忙做一團,張瑞亦沒閒著。
親自主持全郡十八縣之科考一事。
十一月中旬,張瑞下令各縣將科考之事昭示百姓。
凡識文斷字者,不拘出身、不限職業,無論年紀皆可報名參與。
甚至張瑞想過不限男女。
但畢竟這個時代官員權力甚大,執掌百姓生死。
張瑞真怕這些女性同胞們審問犯人時來一出:“臺下犯人所犯何事?”
犯人回道:“大人,小人冤枉啊!”
女官們直接捂上耳朵,蠻不講理的答覆:“我不聽,我不聽,都是騙人的,渣男!”
又考慮到輿論風俗,最終還是沒有讓廣大婦女出來頂上半邊天。
十一月末,各縣回執報名人數,累計全境三十六萬人,有識文斷字、參與應試者千二百人。
每三百人之中有一人識字,機率0.00333,約為千分之三。
其中僅祁縣王氏一族,報名者便超三百人。
其餘出身豪強之家者總計五百餘人。
而出身屠戶、商賈、縣吏、寒門之家者累計方得四百餘人。其中泰半僅是粗通文字。
看完資料,張瑞只感鬥爭世家大族之路任重而道遠。
於是張瑞親自出考題。
累計十道。前五題為填文,取自《春秋》、《孝經》。
張瑞畢竟要選官任賢,最適合當下的還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核心即為政治,其主要體現在《春秋》,而非眾人以為的《論語》。
孔子曾親口言:吾志在《春秋》,而行在《孝經》。
無論取才取賢,都繞不開這兩部書。
之後一連五題都是數算。
這是在張瑞這裡第一行得通的道理。
數學乃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若是不當軍閥,張瑞的第二大夢想就是同陸教授一般開掛人生。
僅看張瑞麾下用人便可見一斑。
最受重用的不是高順、張遼這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悍將,亦非王昶、裴潛這種青史留名的能臣。
而是師從鄭玄,精通數算、天文的裴琚。一人身兼三職,權傾一郡十八縣。乃是張瑞之下權勢最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