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治郡太原(第2/2頁)
章節報錯
甚至後年,張瑞打算戰馬亦不再供給,只補助府兵一筆買戰馬的費用。
畢竟後世府兵自備戰馬、馱馬、橫刀、弓箭都是再正常不過了。
聽完張瑞籌劃,裴潛才稍稍寬心。
如此算來,以太原七萬戶籍近三十萬人,只需養數千名官吏即可。
以百民養一吏,財政壓力可謂頗為輕鬆。甚至年年府庫皆有剩餘,除可供大軍征伐在外,還能以糧徵募百姓興修水利。
於是裴潛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堂兄裴琚。
初時,裴琚以為裴潛又要找自己爭論,嚇得轉身即逃。
還好裴潛年輕,一個健步追上,跟自己的堂兄說明乃是來商議興修水利之事。
裴琚因為精通數算,是故除擔任科學院祭酒、提學官等張瑞發明的後世官職以外還兼職了一個郡縣正式官職,即水曹掾史。
全權負責太原一郡十八縣之水利建設。
聽完裴潛之言,立即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太原水利設施圖。
整張地圖上以一縱三橫為基礎,密密麻麻的畫滿了各種水利設施。
裴潛只看了一眼,幾乎暈死過去。
太原全郡存糧大部分為北部五縣之稅賦,共計十八萬石,有三萬石依盟約贈與上黨楊鳳所部。
五萬餘石需留作全郡官吏之俸祿。
剩餘十萬石中,有三萬已因戰事消耗一空。
可用之糧僅餘六萬餘石,甚至不足以供給一萬兩千大軍挨至明年秋收。
慶幸大軍連克南部郡縣,得存糧三萬餘石,又補收了部分賦稅,得糧兩萬餘石。
因為有些郡縣已被漢室徵過賦稅。所以南方郡縣的徵稅程序十分緩慢,需大量官吏耐心逐一釐清。
導致裴潛手中餘糧僅五萬石左右。
大概預留出兩萬石安置流民,可供招募百姓興修水利的糧食只有三萬石。
裴琚略一估算,可招募三萬百姓,持續月餘。
當即決定先修建三處主渠。
即以南北貫穿太原的汾河為幹,橫向修建三條主渠。
其中最靠近北側一線,沿廣武、陽曲、慮虒三縣修建一條橫貫三縣的主渠。
中間則是橫穿上艾、狼孟、孟縣三縣。
最南側一線則是取大湖之水橫穿祁縣引至陽邑。
如此佈置確保太原郡境內每個縣都能被水利設施覆蓋到。
及明年秋收過後,再逐漸細化各縣水利。
百姓還是第一次聽說興修水利非但不用徵發徭役,去工作還管兩饗。當即踴躍報名。
活在物質富饒的二十一世紀,張瑞覺得怎麼會有人因為兩頓飯便去苦力一天呢?
最初接到裴琚方案時,不甚滿意,要求重新調整激勵。
但裴琚據理力爭,跟張瑞坦言,並非不願給百姓以厚賞。而是以這三萬石糧食做最大之事,興修更長的水利,百姓便能收穫更多的糧食,遠勝於今冬多給百姓一石食物。
張瑞被說服,便令其試行之。
結果百姓報名踴躍,便是衝著這一天兩饗,能為家中妻兒老小多省一份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