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武川豪強,賀拔家和宇文家一直有姻親關係,這種關係已經維持了兩三代,這一代,宇文泰二哥宇文連娶了賀拔嶽族妹,因此兩人關係不錯。

將東方白引入中軍軍陣後,破六韓常便匆匆離開了。

東方白擠進賀拔嶽和宇文泰之間的空隙,打個招呼,二人見到舊友,也很欣喜。

重要的是,多日的謀劃即將有結果了。

衛可孤擺這麼大的陣仗,當然是誓師出征了,東方白本以為他會歌功頌德,稱讚破六韓拔陵英明神武,歷數“七大恨”,不想他登上點將臺之後卻是不發一言。

只是由破六韓常代為宣讀了一段言簡意賅卻又極為振奮士氣的檄文:“元氏無道,背棄六鎮子弟!如今真王殿下欲代天討伐元氏!虎將何在?雄兵何在?”

兵丁們大都斗大的字兒識不了一籮筐,自然不能用太多文縐縐的話,東方白覺得衛可孤的處理簡單而有效,深表贊同。

說實話,這段當俘虜的時光中,東方白感覺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行軍規劃、紮營、屯糧等等,這些東西可一點都不比排兵佈陣、調兵遣將簡單,若不是將門世家出身,光學這些就得費一番苦工。

別看這是些雜七雜八的活計,但這是為將者的基本功,一點都不能省。

“末將在!”將臺下,王也不盧等將領齊聲呼喝,旋即三軍一同高呼:“願效死命!”

東方白不知他們平日裡如何操演,此刻只見步卒高舉長槍,騎卒座下馬兒一同嘶鳴人立而起,整整兩三萬人齊呼,氣勢極為壯觀。

宇文泰也是看看得心驚肉跳,三萬軍士便有這等威勢,若是十數萬人絞殺在一起,又是何等景象?

三人對視一眼,相顧無言。

如今的黑獺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創造一個戰爭史上的奇蹟。

……

衛可孤是個做事利索的人,誓師之後即領三軍出發了,大車小車、大包小包像極了運輸大隊,甲冑、旗鼓以及一些重兵器都是放在輜重車上,人推馬拉。

好在大營離白道徑北口不遠,天色稍晚些的時候,大軍抵達了北口,加上原本駐守計程車卒,總兵力達到三萬。

步騎比例五比一,騎兵主要是充當耳目,以及在行軍**衛左右翼,到了白道徑這種地勢險峻的穀道中,騎兵已經沒用了,真正作戰還得靠雙方步卒。

戰端即將開啟,衛可孤穩坐釣魚臺,別看他長得五大三粗,可他的的確確不是勇戰派,而是謀戰派。

十數日前,魏軍一改往日戰法,主動出擊,這時候他便預料到了魏軍換將了,果不其然,之後隱藏在朔州的細作傳來了新任守將的資訊——崔暹,志大才疏,好大喜功……

總之,一個褒義詞都沒有。

對上這麼一個廢物東西,衛可孤當然沒啥壓力,連屢立戰功的李叔仁都敗在了他的手下,他自然不會在乎這麼一個不成器的玩意兒。

要問廢柴崔暹為什麼能混上白道守將?

嗨,還不是洛陽諸公幹的好事。

且說,李崇上任之後,一直忙著佈防,沒有做出過主動進攻的舉動,這和當初元彧的舉動如出一轍。

實際上,此時此刻無論魏軍主將是誰,都不得不採取以守為攻、以逸待勞的方略應對破六韓拔陵。

但是,崔暹卻有不同意見,他繞過李崇向朝廷上疏“賊勢不大,李崇畏敵如虎、巡峻不前……”。

說是上疏,實際上也是彈劾。

小皇帝、元氏諸王聞奏怒不可遏,不加分辨,當即下令太尉掾元天穆持天子劍都督李崇出師,並任命上書請戰的崔暹統領白道徑兩萬守軍。

元詡之所以想要速戰速決,倒不是他喜歡微操,實在是局勢惡化的太快了。

數日之前,柔然人於菩提、匈奴人呼延雄收捕涼州刺史宋穎,擁兵數千,響應莫折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