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灞下村?”皇帝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又,又是楊聰那小子?”

此刻楊聰在隋文帝的心中已經如同鬼魅一般!

不管好事、壞事,總有楊聰的身影。

被百姓尊為燧人氏轉世,這口氣隋文帝還未嚥下。

這才沒過多久,楊聰竟然再次捲入難民事件之中。

“左穆,馬上通知侯衛府,給朕徹查楊聰的動向,朕要知道,這個楊聰到底想做什麼!若是不利於社稷,斬!”

“諾!”大內總管左穆領旨道。

望著左穆匆匆離開的身影,楊勇和楊俊的內心都在微笑。

正所謂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

......

灞下村內,凜冬到來。

張亮、小猴子帶領著三百位壯丁已經從安陽縣返回。

除了各別染了風寒的兄弟在灞下醫館就醫,小猴子實現了自己‘一個都不能少’的誓言。

楊聰和張晶晶忙得不可開交,當然兩人並不是在地窖裡忙,而是在灞下村的小廣場上。

面對新來的四千名‘村民’,楊聰心裡興奮的不可言狀。

自從楊阿五搞了這個‘不良人’的組織,整個人就像變成了一個守財奴。

整天搞一些雞毛蒜皮的情報來找楊聰換錢。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重要情報,比如這來自幷州的四千難民,可謂是價值連城。

楊聰現在不缺錢,不缺資源,不缺技術,缺的是人。

大隋施行府兵制,有錢有軍籍就可以養府兵,對於楊聰而言,無法將過載的財富轉化成軍力,就是一種悲哀。

所以當楊聰聽說這四千難民後,興奮莫名,勢要將其拿下。

事實上,楊聰做到了。

楊聰已經不止一次收留無助的村民,他深知,只要給村民一個家,一個富庶的環境,到時候趕都趕不走。

在得知難民大潮的具體方向後,楊聰事先安排徐世績、張亮、王君可帶著大部隊在大興城東方的岔路口等待,並且帶好糧食和衣物。

果不其然,難民們遇到施捨食物的楊聰定當感激涕零。

然後大忽悠徐世績告訴眾多難民,灞下村會像他們敞開大門。

這幫質樸的人們馬上便跟隨著大部隊到達了灞下村。

村子的廣場內,眾多村民黑壓壓的站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