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上元(第2/3頁)
章節報錯
京都的上元節,最熱鬧的去處便是上元河上的“元燈廊”了。
上元河位於京都城東,佔地並不算廣,長不過縱橫南北十幾裡,最寬處約六七丈,卻是城中歷史最為悠遠的一條河流,要比風國建朝還要早上百年之久,據傳是往上三朝之前,先人治水之時命人開挖出來的一處蓄水庫,經過數百年的變遷,終演變成了今日的上元河。
而“元燈廊”則是風國開朝當年,孝憲帝命人建在上元河上方的曲折長廊。
長廊建於上元河正中央的位置,由多根石柱鋼釘穩妥支撐,分為兩長兩短總共四條,呈‘井’字形架在上元河上。
每到上元節,元燈廊簷邊便會掛滿五彩繽紛的花燈——起初是由官府佈置操辦此事,然多年下來,便逐漸演變成了由百姓們自己前來懸燈,百姓們向來認為此舉意寓著祥瑞安康,一人一盞的親手往上掛,每年總也能掛的滿滿當當的,一來二去,攜家帶口的來元燈廊掛花燈,儼然已經成了連城的一項風俗。
“婆婆這兒賣的燈不光能祈福,還能求姻緣咧——”上元河邊賣花燈的婆婆一臉深意地看著梁文青說道。
梁文青愣了一下。
這婆婆大概是瞧著她年歲不小了還梳著姑娘髮髻,覺著她姻緣不妙,不太好嫁?
一側的宋春風臉色不自在了一下,後忙地跟上前頭的梁平與莊氏,乾脆不同江櫻和梁文青她們一起逛了。
大過節的提什麼姻緣啊,真是糟心……
梁文青的臉色仍舊不怎麼好,而賣燈的老婆婆卻仍不知已戳到了面前這位姑娘的痛處。口若懸河地誇大著元燈廊的靈驗之處,就連‘去年有個姑娘在她這兒賣燈許願求姻緣,來年再過來的時候,連孩子都會走了’這種根本經不起推敲的瞎話也胡謅了出來。
江櫻聽得腦門兒直冒冷汗,乾脆拉了梁文青去別處。
不料卻聽梁文青凝聲說道:“給我來十個!”
末了又補充道:“跟去年那位姑娘一模一樣的那種……!”
江櫻面色震驚不可名狀。
江櫻勸阻無效之下,只得跟著雙手提滿了‘姻緣燈’的梁文青去往了元燈廊。
此時已是亥時時分,而細雨沒能阻礙的了百姓們祈福的熱情。元燈廊四處已被顏色形狀各異的花燈佔據。柔和的燈光融成一片溫暖朦朧的海洋,並未受到廊外細雨微風的太多影響。
遠遠看去,恍若是上元河上懸著的四條交錯的繽紛綵帶。璀璨耀目。
待離得近些,便會發現在廊上談笑漫步的多是年輕男女,而稍稍上了些年紀的,多半是將祈願的花燈掛上去。便撐傘匆匆離去了。
由此看來,寒風夜雨中賞燈這種風雅事。多是年輕時才能乾的出來,旁人覺著越傻氣的行為,卻最得年輕人熱衷,不為旁的。歸根結底也就這倆字兒——年少。
“……你們且去玩罷,我同萍娘去東陵樓裡坐一坐,聽聽曲兒。”一路替莊氏撐著傘的梁平也有風雅之心。卻也不好往年輕人堆兒裡硬湊,遂笑著如是說道。
“我也去聽曲兒——”宋春風陣營明確。不願與梁文青一同去掛姻緣燈。
萬一真的靈驗……那他下輩子豈不是完了嗎!
他的反應在梁文青意料之中,一門心思要去掛燈的梁文青也未多言,直催著撐傘的江櫻往元燈廊去了。
冷不防的,迎面卻撞上了一個人。
“喂!你怎麼走路的——”對方先聲質問道,聽聲音,應當是個小姑娘,且口氣有些焦急。
梁文青聞言頓時反唇相譏道:“你若是長眼了豈會撞上我?”
不講理的本質頓時又暴露出來了。
江櫻無奈上前,正欲道歉,卻見面前站著的人竟是一個俏生生的小丫鬟,和一名頭戴冪籬的姑娘。
謝佳柔?
江櫻幾乎是一眼便認定了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