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盛京之夜(第1/3頁)
章節報錯
旌旗獵獵,戰鼓雷鳴。
天武軍一路東進,所向披靡。
可隨著戰場擴大,波及的清國城鎮眾多,越來越多的清國百姓變成了流民。
自從遼河破後,大批遼民百姓往更東面的地方遷徙,浩浩蕩蕩,掠過盛京,往建州衛的方向逃亡。
劉青峰看著眼前的場面止不住搖頭,數十年的時間,這裡原先的大明百姓竟都成了胡皇子民。
“這些人,或許本來都是胞族。”
劉青峰命人捉拿幾位遼民過來,這些人腦門蹭亮,後腦勺吊著辮子,十足的奴才模樣。
這次進攻天武軍都是從清國主幹道掃蕩,波及到的清國百姓眾多。
皇臺吉在遼東經營十餘載,吞納下的百姓是數不勝數,就這一路上看來,清國的人口或許要比想象中多。
特別是臨近遼南的一些城池,規模已經不下於中原的州府.......
“建奴在遼東立朝數年,要是算上努爾哈赤時期,遼地被建奴佔據二十餘年。
活下來的百姓不知故國,早已經是被奴才化了,或許更願意待在這裡......”
周正同樣是感嘆。
怪不得皇臺吉敢在遼西與明軍對峙決戰,有了這些同化過來的臣民,勉強能支撐得起十數萬人的軍隊。
而這些臣民不僅是漢人,蒙人以及各類部族的人口都有。
在後世,人們總會是認為清國人口稀少,可其實,在明末這段時間裡,遼東的人口是一直增長的。
清軍滿萬不可敵的說法僅限於女真,立了朝制後的清國,人口不斷融合,八旗軍中都不可能全是建州土著。
“那也是中原糜爛,有些人來到遼東,反而能吃飽飯。
可當然了。
更多人還是得從奴才做起......”
劉青峰搖頭苦笑。
遼東這片土地他是陌生而又熟悉。
曾經的漢民在這裡都能享有優先特權,遼東的部落殺一明丁都會有被屠城滅寨的危險。
可這數十年來的遼民吃盡了苦頭......而其實,當下更多人願意在此當奴才,也不願回中原耕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明朝廷的百姓也成為了另一種奴才。
劉青峰想到這裡,又是感嘆:“悔過者從寬,沒有大錯的漢人送去戰俘營。
給個改造的機會......”
大軍繼續往前推進,一路上所俘獲的遼民不少,可更多人則是聽到了風聲往建州衛遷徙。
當大軍抵達盛京城下的時候,周圍數十里的地區全都沒有了居民。
城頭上的清軍人頭湧動,這一路上嶽託象徵性的做過阻攔,可天武軍的炮火總能轟亂陣型,清軍無力抵抗。
皇臺吉躺在軟榻,被抬上城頭,顫巍巍往前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