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我大明喜訊!”

......

朝堂上重新炸開了鍋。

皇臺吉的名號對於明官來說,就如同一個噩夢。

當下如果胡皇一死,說不定清軍衰弱,大明還會迎來轉機。

崇禎帝看著下方群臣,面色更暗,怒聲道:

“皇臺吉死,八旗軍猶在,我遼東官兵全無。

中原賊寇未卻,洪承疇戰局未朗......

何喜之有?”

崇禎帝一一訓斥,責備這幹大臣們不通情理。

當前國朝的局勢,可是少了一個皇臺吉就能有所轉變的?

而且,泱泱大國,竟然還指望著這胡皇的身死迎來轉機。

這時候的崇禎帝尚且有幾分落寞,懷念起了數年前盧象升等人還在的時候,附和誇耀者有,但提出清醒意見的人依舊是更多的。

可是當下,先前有骨氣的人都身死了。

皇帝又嫌活下來的這些人只知附和,辦起事來卻毫無作用......

崇禎帝心頭悲嘆,下方的群臣再次默不作聲。

隨即有鐵鏈聲響起。

這位與夏國關係匪淺的兵部尚書被帶了下去,擇日斬首。

......

不同於大明朝廷的沉悶。

遼北在被夏國佔據後,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

最先移民過來的百姓,能夠有優先選擇土地的權利。

遼北成為了除了奴兒干外,又一處最能吸引人口的地區。

而夏國人之所以選擇來此,還是因為許多淪落到草原上的人本來就是遼民。

當下夏國打出了收復遼東的口號,不少人都響應來此,渴望著有朝一日回到故土,從建奴手中奪回什麼。

又或者說是釋放仇恨。

東部戰區的劉青峰,準備了一整年的時間,從天武城帶出兩萬兵馬,穿越大興安嶺,往建州地界奔襲而去。

杜二孃自然不甘落後,與烏拉率領著五千預備軍,挺進遼南。

遼北地區的兩千山林兵,以及三千野人部落,從正北面而下。

當下的山林間已經建立了營地,物資彈藥充足,在成熟的補給線支援下。

三方兵馬浩浩蕩蕩,侵入建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