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舟低下頭,對著跟前老者問:“你兒子叫什麼名字?”

“我本名王大田,我兒子叫王忠,被關在城外的大營內,軍士們說我這孽子幫建奴作戰。

還說他是什麼......阿哈。”

白髮老者痛心疾首。

“原來是阿哈。”

陸舟點點頭,接下來的話不用多說,算是明白了來龍去脈。

看來白髮老者的兒子王忠,之前是建奴的炮灰部隊。

至於阿哈的意思,就是這時建州的下等階級,等同於奴隸,大部分都是漢人或者朝鮮人。

先前陸舟在望遠鏡中就見著了,那些所謂的阿哈,都作為滿人的輔兵。

這些人少甲或無甲,甚至手裡都是殘破兵器,隨軍出戰時,他們大多作為炮灰使用。

所以,別看先前阿濟格隨軍人數多,足足有數萬眾,可是裡邊這些人,都是清軍輔兵佔比最高。

而且,輔兵的數量也不是長期穩定的,每當剛劫掠過人口時候,八旗兵內的炮灰就充足一些。

等到用完了的時候,沒了就是沒了。

歷史上許多人口,總是能做到毫無痕跡的消失。

八旗軍作戰都是死兵在前,銳兵在後,只有滿蒙戰兵才是最能保證有生力量的存在。

除此以外,阿哈上邊,還會有許多東北山林部落內的披甲兵,這些與女真疏遠的部落,比阿哈等級高一些,可也是炮灰。

就比如,原本某些在萬曆年間,幾萬人的大部落,等到滿清入關後,就死絕僅剩了數千人。

所以在後世,人們對清軍的人數眾說紛紜,可這本就是個無法實際估量的數字啊!

......

再看現在的王忠作為一個阿哈,被俘虜了後審訊出家庭背景。

以城內戒衛軍的能力,很容易就找到老者頭上。

但這老人家,本在城內是個老實巴交的良民,牽連不上,可還是少不得一陣皮肉之苦。

畢竟在文工團的運作下,人人都痛恨“漢奸”,哪怕是先前與漢奸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少不得歧視。

而現在,被俘虜的這些“阿哈”還挺多。

他們因為與孔有德的那些個漢軍不同,在戰敗之後沒有被就地格殺,草原上的胡兵獵奴小隊在抓到這些漢人,也不敢隨意斬殺。

他們全部送到天武城,足足有近萬人之數。

“先去外營看看。”

陸舟覺得這也是件不小的事情,帶著老者去城外尋他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