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朝堂和俘虜問題(第1/3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明邊,東北關外大淩河已然失守。
松山錦州尤在,山海關防線還算牢固。
但就這兩年的情況來看,崇禎帝怎麼著也能看得清楚,宣大同一帶的防務,如同虛設!
邊外的軍戶跑了十有七八。
而唯一的亮點,就是盧象升調任總督後,形式有了些好轉。
宣大一帶是打算屯糧駐兵,要開墾起原先荒廢的軍田。
還有就是,孫傳庭在陝西嶄露頭角,基本確定了關中的穩定。
孫巡撫不知道走了什麼大運,在秦地最危亂的時候獨挽狂瀾,如今在諸路剿匪軍中的聲望,隱隱堪比得上他的上司洪承疇。
所以現在的大明朝,又經過短暫低潮後,彷彿又又看到了新的曙光。
特別是正遠伯,又大敗了清軍。
“皇上,這正遠伯在塞外居心不小,自從封爵以來,從未對朝廷進過一貢一朝。
就連對謝皇恩的態度都未有表示。
此番作態,理應防備才對!”
很快,就有言官跳出來指責。
言語中像是把塞外的正遠伯當做軍閥,建議用計謀收攏、
這時候的明官,總喜歡給皇帝出這樣那樣的計謀。
崇禎帝多有考慮。
“皇上,劉大人此言與我大明甚有危害!
流寇之事,現才不過稍稍平定。
李自成餘部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路北上席捲數十萬災民不止!
再者,宣大一帶平定卻而未牢固,想要恢復,起碼也要三五年間。
建奴與我們的交境也不僅是草原,漠南一地不成,怕是今年在山海關也會多有行動!
而塞外漢民,理應籠絡,起碼不得過於干涉,以免為大明帶來災禍。”
說話的人,正是兵部尚書張鳳翼。
張鳳翼是文官出身,早年戰功顯著。
坐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已經有快兩年時間。
在明末這段時期,能活到現在也算是個奇蹟。
而其實,按照真實的歷史發展軌跡,張鳳翼早就在去年建奴入犯的恥辱事件中,服毒自殺。
可就是卻因為陸舟的出現,讓他多留下了一條性命。
阿巴泰是張鳳翼放到北面去的,陰差陽錯下打出了個從未聽說過的天武城。
清軍有了敗訊之後,張鳳翼才得皇帝寬恩。
除此以外,孫傳庭的談判也是張鳳翼一力促成,後邊效果是出人意料的良好。
孫傳庭與正遠伯的交易,張鳳翼有所瞭解。
正愁著流民如何解決,就有人幫忙分憂。
皇帝的信任日漸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