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旬日到江南(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並不多做停留,從兩者之間穿過,直撲金陵,兩軍竟不敢出戰,讓其順利抵達。
這一動作如同尖刀,插入了徐國腹地,徹底打亂了寇仲與魯妙子制定的計劃,也打破了兩方之間的平衡。
周軍氣勢大盛,以等量兵馬圍困獨孤閥和大江會等勢力鎮守的金陵之時,還敢出兵滋擾江淮軍都城歷陽。
遠在九江的對抗李靖的杜伏威大為震恐,多番請求徐國朝中出兵援助。可北面原瓦崗寨一眾人馬對抗屈突通,南面林士宏被侯君集偷襲,自顧不暇。
寇仲要盡起跟隨他的精銳之士援助,可慈航靜齋與魯妙子皆以為不可,強令他重兵囤積在江州,以逸待勞。同時勾連塞外,又有梵清惠親往嶺南,勸說宋閥出兵。
李世民聞之大笑,安撫手下道:“先生與我早有預料,已然安排大軍陳兵邊境。況且徐國紙上談兵之輩太多,難道不知胡虜冬休以利於人馬繁衍,得到春季人困馬乏,怎會有出兵的能力?想來也不過是小戰不斷,大戰不起,不足為慮。”
邊關奏報,果是如此。另有嶺南傳來訊息,宋缺因徐國勾結外虜,不願出兵。寇仲無奈,只能下令請杜伏威放棄九江,迴轉歷陽。
杜伏威勃然大怒,又是無奈,只能放棄九江,乘船順江而下,等到了歷陽,尚未通報友軍,突然隻身一人,入到周營,求見沈元景和李世民。
他說道:“杜某不自量力,只以為能夠在這亂世逐鹿,卻是到了後來,大業未成,榮華未就,先和生死兄弟生分,反目成仇。現下更是狼狽,落到進退兩難的境地,不若早降,請陛下給江淮軍的兄弟們一條活路。”
李世民喜道:“杜公願來歸順,自是天大的好事。過往種種,皆不追究,只要從今而後,遵紀守法便可。”
杜伏威也知道周國一直以來,對武林勢力限制頗多,若非萬不得已,也不會來此,心中嘆息一聲,道:“謹受命!”
沈元景問徐國之事,他忿忿不平的道:“是我眼瞎,錯信了寇仲那小子,行事太過隨心所欲,不似人主。我屢次勸他不要對信任慈航靜齋與魯妙子言聽計從,多多收攏勢力,加強集權。
可他不聽,反倒以為我是離間他和那幫尼姑和魯妙子的關係。雖名為父子,實則路人,虧得我有大軍在手,才不致被他身邊那幫小人所傷。
現下果不其然。他早時衝動,屢屢孤身犯險,犯下大錯;現下正該親征,以漲士氣,又畏畏縮縮,留在江都。
不是我小覷陛下,他若肯出兵到前線,則彭城、壽春、合肥、九江與餘杭連成一體,莫說到五月決戰江都,便是再過三年,也不定能下。可偏偏這時候矜持,如之奈何?”
沈元景搖搖頭道:“你等追求不已,本就不是一體,絕無可能一心。縱我不以五月決戰的言辭相惑,破敗也只在今年。”
杜伏威仔細一想,卻是如此,不禁頹然。俄而又道:“我還有一事求肯。今番肯來,實則輔公祏念及舊情,不忍我玉石俱焚,勸我歸周。我願以陛下賞賜的榮華富貴,抵消掉他之罪孽。”
李世民沉吟一番,說道:“既然杜公擔保,那隻要他不再作奸犯科,朝廷絕不下令追討。”
杜伏威心悅誠服,當夜獻城,受封歷陽郡公。
不一日,李靖順江緊追而來,得知歷陽歸附訊息尚未傳出,遂獻計將城中的江淮軍船隻弄得破破爛爛,順水流到金陵。
獨孤峰以為歷陽城破,驚慌失措,也不打探便連夜逃走,金陵不戰而定。
又五日,周國大軍圍困江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