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旬日到江南(第1/2頁)
章節報錯
寇仲撤兵十分乾脆,李世民亦依言沒有再追。
趙德言與闢塵等魔門中人也知自己不受待見,攜帶了不觸及李世民底線的財富,在天亮之前離去。
洛陽如此輕易落入周國掌控之中,是李世民沒有預料到的,更讓他意外的是,南方楚國之戰也是同樣輕鬆。
就在班師回朝的途中,他接到了朝廷送來的戰報,詳細敘述了這一戰。
李靖制定了三路攻巴陵的策略,屈突通牽制、他率主力順江而下,兩個弟子蘇定方和侯君集越過長江,深入楚國腹地侵擾。這一仗打下去,差幾也要兩月。
就在他和梁國對峙之際,蘇定方和侯君集爭功不合,後者搶先一步往南而去,一日破五城。
蘇定方見爭不過,不由大急,調轉兵馬,繞到長江對面,從巴陵城背後攻去。他本是心存不成功便成仁的念頭,豈料一路急奔,竟然毫無阻隔,叫他輕而易舉的攻到巴陵城下。
會逢蕭銑開城逃走,被他兜頭截住,然後殺入城中,引發大亂。李靖趁機攻城,一戰而定。
李世民看罷大笑道:“蘇將軍真是洪福齊天。香家本是魔門埋在梁國朝堂,牽制蕭銑的棋子,危急時刻久不見石之軒現身,遂起了別樣心思,欲要誅殺蕭銑,獨攬大權。想是他家料定木已成舟,石之軒也會退讓。
那邪王弟子侯希白也真是幼稚,這等時候還被香家子弟香玉山誆騙去看什麼美人,對此事一無所知,政變之後,差幾身亡。聽聞他與寇仲相善,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巴陵城破,蕭銑伏誅,香家見除。
侯君集不服,趁著輔公祏在九江與徐國大軍對峙,出奇兵攻佔了豫章。此舉倒是幫了杜伏威一個大忙,使之迅速拿下了輔公祏。
南方兩國傾覆,雖然還有嶺南宋閥,以及北面梁師都、劉武周、羅藝、高開道四個勢力,可東西對峙的大勢已然奠定,除非其中一方犯下大錯,否則這局面定要持續很多年。
周軍已然佔據主動,從南到北形成一個半圓將敵人包圍。雖然徐國明顯處在頹勢當中,其內的大小勢力反倒了更加的團結。
若是叫沈元景與李世民奪得天下,他們一個個失去都要失去滔天權勢與榮華富貴,豈不是比失去性命還要讓人難以接受。
會翌年暮春,周軍分三路攻徐。北面屈突通為帥,領導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等,攻彭城;南面李靖為帥,領蘇定方、侯君集,從江夏、豫章出兵攻九江,以一隻偏師攻餘杭。
……
李世民親率大軍,領劉黑闥等,出洛陽,直撲江都,一場統一天下的大戰由此開啟。
周國中路大軍行進路線多為杜伏威勢力範圍,其將主要精力放在九江,徐國救援者乃是宇文家驍果軍,不肯用心。
周軍長驅植入,一路攻到了壽春,楊公卿趕來駐相助,紮在廬州,才形成對峙。
李世民紮營在淮水邊,設下大宴,笑道:“後漢之時,汝南袁家四世三公,不可謂不顯赫。袁公路割據淮揚,甫一得到和氏璧,便以為天命所在,旋即稱帝,顯耀於一時,卻在旦夕之間滅亡,何也?
倚家勢成事而不能得士愛民,以至眾叛親離。如今我才明白過來,先生為何敢抑制世家,罷黜門閥,驅逐武林勢力,這些縱然能夠左右一時之局勢,終究是要風流雲散。”
身邊的臣子和將軍齊齊稱讚,一時間君臣盡歡,氣勢高昂。宴後分兵兩路攻廬州和壽春,雖未能攻下,卻極大的震懾了兩城的守軍。
楊公卿軍背井離鄉,人心浮動,一時士氣低落;另一邊驍果軍屢戰屢敗,早就沒有楊隋精銳時候的氣勢,見周國軍勢強盛,畏畏縮縮。